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直线、射线、线段导学案(2)

时间:2025-07-13

4.2直线、射线、线段(2)

1. 掌握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基本方法,进而理解线段的和、差。

2. 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掌握线段中点的意义,并能正确表示、应用。 3. 理解线段的性质,掌握两点距离的概念 学习重点: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计算。 学习难点:线段的计算。 二、知识准备 直线公理是什么?

【自习自疑文】

一、阅读教材129页到132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已知线段 a、b、c,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

(2)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a+b ;

(3) 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a-b 。

c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我们可用 比较, 或者 比较。

3、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它包含两层关系 :(1)点M在 上; (2)数量关系,即 (或 ) 语言表达:(1)∵点M是AB的中点,

∴ 或 。

(2)∵ 或 ,

∴点M是AB的中点。

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呢?

4、线段的性质是: 。简说成是 。 5、两点的距离是指 。 二、预习评估

学习建议:认真自学课本,深入思考,通过下面几道题检验一下自己的自学成果。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B,则点P是AB的中点 2

1

B.若Ac CB AB,则点C是AB的中点

2

A.若AP

C.若AB 2AP,则点P是AB的中点 D.若AM MB,则点M是AB的中点

2、 如图,线段AB AC+BC(填“>”“<”或“=”),理由是

3AC=6,AB=10,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求线

BA第2题

段MN的长

C

M

第3题

CN

三、我想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等级 组长 签字

【自主探究文】

【探究一】已知线段 a、b、c,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2c。

【探究二】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B=20,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探究三】已知线段AB被点M、N两点依次分为2:3:4三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和为35 cm,试求线段AB的长

【自测自结文】

MC

1、点A、B在直线MN的两侧,请在MN上找一点C,使AC+BC最小,并说明理由。

A

M

B

N

D

第2题 第1 题

2、下列关系中,与图中不符合的式子是( )

A . AD-CD=AB+BC B. AC-BC=AD-DB C. A C-BC=AC+BD D. AD-AC=BD-BC

3、如图,已知线段AB=11 ,C、D为AB上的两点,且AD=8,BC=9,求线段CD的长。

AC

D两点间的距离。

DB

4、已知线段AB=20cm , 延长线段AB到点C,使AB:AC=2:3,若点D是BC的中点,求A、

5、如图,已知点C、D、E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C:CE:DB=1:2:3,又AB=25cm,DE=7cm,求CE的长

ACE

DB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直线、射线、线段导学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