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
时间:2025-05-26
时间:2025-05-26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
论——一、学科发展与名称演变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 1918)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育学(包括各科教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
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开始从教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授”之谓——重“授”重教师的“(三)“国文教学法”与“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
1、师范学校开设“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法”课程
2、出版了专著、教材:
吴研因《小学国语国文教学法》
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
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袁 哲《国语读法教学原论》
阮 真《中学国文教学法》
(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
1、《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实施要点》: “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课
2、国语、国文合称“语文”。师范院校开设: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1978——1989)
1、恢复高考制度
全国师范院校统编教材定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
2、引发“教学法”与“教学论”之争
“教学有法”——法则、原理(科学性)
“教无定法”——方式、方法(艺术性) ←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1、受国外的影响:美国《明天的教师》:“建立专门学科的教育学”。
国内教育界:不但要有自己的普通教育学,还要有自己的学科教育学。
2、连续召开三次全国性的“学科教育学研讨会”
3、出版了专著和教材:
张隆华《语文教育学》
于亚中、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
(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1、世界教育学理论研究发展轨迹: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传入的教育学—— (大)教学论
20世纪80年代欧美传入的教育学——(大)课程论
2、国内:课程论与教学论统一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论:教学什么? 为什么教学?
(内容) (目的) 统一
教学论:教学是什么? 怎么教学?
(手段) (过程)
二、学科学习的动机
(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当语文教师
邓拓《燕山夜话》:《讲一点教授法》
毛泽东:“十大教授法”
《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二)当教师——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语言文学修养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修养 = 语文教师
教师与作家比较:
作家 → 作品 → 读者 → 做人 ←(无确定的检测手段)
教师 → 课 → 学生 → 做人
→ ?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念阐释
(一)课程——
1、孔颖达:“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2、拉丁语:“跑道、路线”。
斯宾塞:“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或“有组织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语文课程:学校规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
和进程的总和。(静态体系)
(二)课程论——
△ 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侧重研究“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内容) (目的)
△课程论三大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重“知识”“技能”
2、人本主义课程论——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王亚南) (陈景润、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重视社会需要和 道德教育
(三)教学——
1、教学即学习——古“教”字从“学”
2、教学即教授——20世纪20年代
3、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4、教师教和学生学——凯洛夫: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 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动态系统)
△主要行为方式:呈示、对话、辅导等
△
(四)教学论——关于教学行为方式的理论
▲世界流行的教学理论体系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⑴苏格拉底、柏拉图:“知识即道德”。
⑵赫尔巴特“个人道德本位”: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⑶前苏联“社会道德本位”。
⑷我国的教学思想受苏联影响。
2、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⑴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 华生《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刺激——反应”是行为的基本单位
“学习”就是强化“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教学”就是 有效的安排这种强化。
⑵认知教学理论——
▲ 布鲁纳“发现法”: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
学习就产生了。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⑶情感教学理论——
▲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发现自己 …… 此处隐藏:1170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主要酿酒用山葡萄品种简介
下一篇:J2ME移动软件程序设计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