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3)含答案
时间:2025-05-13
时间:2025-05-13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题(3)
1.半坡氏族过着定居生活的基本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自然环境的变化
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显著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D.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
3.《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说明汉初“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 )
A.市场粮价过高 B.农民大量失业 C.稳定汉朝统治 D.物质生产不足
4.如果请你为历史剧《曹操》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
A.玉米 B.葡萄 C.核桃 D.面饼
5.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的兴修和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的科技文化依然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是 ( ) 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 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敦煌莫高窟有十分之六七是隋唐开凿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普遍接受佛教。 B.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佛教兴盛。
C.唐朝皇帝崇信道教,把佛教赶到边远地区。 D.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
8.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9.从世界范围来看,宋元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
A.体现了反抗封建统治的精神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落伍
10.苏轼和辛弃疾的词表现出来的相同风格是( )
A.胸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B.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
C.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表达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
1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
1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
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C.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情形。 D.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
1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1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马日事变” C、国民党内部的日趋分化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7.“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 )
A、台湾的根本利益 B、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C、大陆的根本利益 D、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8.在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时,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农村改革转移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0.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实现“三通” B、经济交流 C、互补互利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 此处隐藏:31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节约粮食,爱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