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人教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2019
周测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7·东北三校二模,28)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 B.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C.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 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2.(2017·山东济南3月,28)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
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2017·安徽皖南八校三联,28)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4.戴逸在《中国近代史稿》中评述晚清某一对外战争时称:“这种在帝国主义之间危险地玩弄平衡的政策只能使矛盾更加复杂而尖锐,只能助长列强的野心而加速战争的爆发。”该战争之后列强掠夺的一项权益是( )
A.获取派兵驻守权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李鸿章在奏折中写道:“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猝,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这次议和之后( )
A.列强侵华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5.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道,“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这从本质上表明(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不反封建
B.洪秀全吸收了西方宗教的不良成分
C.洪秀全的封建意识强烈
D.洪秀全笃信君权至上
7.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了( )
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8.(2017·东北三校一模,28)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1
2019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9.(2017·大连二模)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0.(2017·石家庄二模)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11.(2017·天津十二区县一联,5)“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7·安徽合肥三模,29)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该宣言发表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1925年,时 …… 此处隐藏:582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仁爱英语九年级下册单词表(中文)
下一篇:实验一 双绞线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