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77cn.com.cn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吴高峰刘喜平王瞡杨柏林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3期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增生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作用优势,本文从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的认识探讨半夏泻心汤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以期展现中医治疗癌症前状态的独特优势,拓宽半夏泻心汤治疗癌前病变及相关癌症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18-02
胃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胃炎向胃癌的进程中发展的终末阶段,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包括化生、萎缩及异性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疾病[1]。胃癌前病变与
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成为胃癌防治研究的重点。胃癌前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现将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近
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认识
传统中医无此疾病名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大多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伤
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病初气结在经,病久则血伤入络。”胃病之为病,病程长久,迁延不愈,终致气血阻滞胃腑,使胃络癖阻,所谓“久病必癖”,“久痛入络”。局部表现为黏膜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日久可致腺体萎缩、肠化、增生甚至恶变。《类证治裁·痞满》云:“暴怒伤肝,气逆而痞”、“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诸病源候论》曰:“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人气塞不调,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气结,气结则不宣流,而使噎塞不通也。”“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其病因常与禀赋不足、情志不畅、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胆汁反流入胃;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以致湿热内蕴,多与肝、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胃之病互为因果。
2 中医治疗胃癌前病变
下一篇:黑田铺中学校园网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