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09
临床体征:总体而言是机体对外科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和麻醉药对那些反应的抑制效应的综合结果。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血压、心率等往往又是麻醉药、手术刺激、肌松药、原有疾病、其他用药、失血、输血和输液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皮肤导电性:通过测定皮肤表面和皮下电极之间的电流可确定汗腺的兴奋性。兴奋性增强,电流增大,皮肤导电性增大,表明交感活性增强。反之,交感活性降低。但由于汗腺分泌受抗胆碱能药物、体温、环境温度和湿度、手术时间、体外循环等的影响,使其估计麻醉深度的可靠性和特异性受到明显限制[1]。
肌电图(face):face是通过表面电极综合记录的额肌、眼肌等面部肌肉电压。主要通过观察面部肌紧张类型如痛苦或笑容来判断麻醉深度。术中电压突然增高常提示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增强。
心率变异性(hrv):hrv是指逐次心搏周期之间的微小波动。静脉麻醉药使hrv总功率明显降低,通过对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异丙酚等药物的研究表明,麻醉深度与hrv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客观指标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食道下段收缩性(loc):loc测定包括两个参数:①自发性食道下段第三期收缩(sloc);②诱发的食道下段继发性收缩(ploc),系通过充气气囊对食道下段的刺激产生。因此,要使loc成为一个客观的估计麻醉深度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可靠度和精确性
上一篇:第7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