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绪论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刘继胜
绪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2 单工序与制造系统
论制造业与制造技术定义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3 零件与机器1.4 各项要求
1.5 主要参考教材
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定义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3 制造业的发展 1.1.4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定义制造 定义:制造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 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运作 和活动。 狭义理解: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成品直接起作用的那部 分工作内容,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验 、包装等具体操作(物质流)。
制造业 美国: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
1.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定义制造技术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各种手 段的总和,称为制造技术。 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 操纵可以利用的物质、工具 采取有效的方法
手 段
……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总称,是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也是制造业本身赖 以生存的关键技术。 先进的制造技术使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处于有竞争力的地位。 制造技术支持着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总收入的 60%以上来自制 造业,世界发达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制造业。 美国:约 1/4 人口直接从事制造业,其余人口中又有约半 数人所做工作与制造业有关。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机械制造业的任务:围绕各种工程材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其工艺并设计和制造各种 工艺装备,也为新兴的产业群提供从未有过的技术装备。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冶金机械 建筑机械 动力机械 纺织机械 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环保设备 军事装备 医疗设备 机器制造
制造业农业机械
通讯设备出版印刷 网络媒体 文化娱乐 化工设备
当今制造业的社会功能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一产业 农业 林业 渔业 畜牧业 矿业 采石业 石油业 第二产业 航天航空 纺织、服装 汽车、装备、重型机械 冶金、钢铁、金属制品 食品、饮料 化工、石油精炼 计算机、半导体、电器 建筑、建材 日用消费品 玻璃、陶瓷、造纸 制药 橡胶、塑料制品 能源、电力 出版 第三产业 银行、金融服务、保险 通讯、资讯 教育、医疗、保健 娱乐、旅馆、餐饮、旅游 政府 法律机构 房地产 修理与维护 商业(零售、批发) 交通、运输
表1-1 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日本由于重视制造业,二次大战后30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 经济大国。 与此相反,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导致
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出现在家电、汽车等行业不敌日本的局面。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清醒,重新关注制造 业的发展,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事例1 半导体、晶体管是美国发明的,由此兴起的微电子工业也 可以说纯粹是美国的首创工业。然而在70~80年代间不到
十年的时间里,其半导体的市场份额由60%降到了40%,消费电子产品则几乎全军覆没。电视机仅有15%的国内市 场,其余全部被日本占领。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事例 2 汽车的大批大量生产方式出自美国,汽车工业也成为美国 的最大工业。
1955年:美国进口汽车仅占1%; 1987年:美国进口汽车上升到31%; 1989年:美国汽车世界市场占有率从75%下降到25%;
美日两国汽车产量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 1.2.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63年
1983年
美日两国汽车产量变化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事例3 在机床行业:
美国:1980年NC机床自给率80%,1981—1987年,机床 企业从1400家减少到500家,进口率达50%;
日本:1988年机床产值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1/4;
东芝事件
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造 技术和制造能力的竞争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国振兴制造业的发展计划 美国在9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技 术”(AMT)。1994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先进技 术制造年”。 日本:“智能制造技术” 德国:“面向未来的生产” 英国:“国家纳米计划” 韩国:“G-7计划” 欧共体:“尤里卡计划”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国振兴制造业的发展计划 2001年中国工程院组织25位院士和40多位专家对我 国制造业的现状、作用、地位及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调查 研究,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交了:
《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的研究报告》
1.1.3 制造业的发展 17 世纪 60 年代,瓦特改进蒸汽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 兴起,工业化大生产; 18世纪中,麦克斯韦尔建立电磁场理论,电气化时代; 20世纪初,福特汽车生产线,泰勒科学管理方法,标志自 动化时代到来(Mass Production) 二战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软科学的发展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多样性的趋势,使中小批量生 产自动化成 …… 此处隐藏:66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第十一章财务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