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真空降低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5-04-25
时间:2025-04-25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1
一、前言 1
二、简介 2
第二章 凝汽设备的工作原理、任务 2
一、凝汽器工作原理 2
二、真空的形成 2
三、凝汽器的任务 2
四、凝汽器的最佳真空 2
五、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 循环水系统及加热器和疏水系统
一、循环倍率对凝汽器真空的影响
二、循环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三、循环水泵的改造
四、加热器的作用
五、大坝电厂加热器的概况
六、加热器及疏水系统的不正常
第四章 凝汽器钢管的清洁度
一、胶球自动清洗系统
二、胶球系统的改造
第五章 凝汽器的检漏
一、空气对凝汽器真空的影响
二、凝汽器的检漏操作
三、具体漏点举例
第六章 真空系统的严密
一、真空系统严密性的重要性
二、真空系统严密性评价
三、真空系统性的事例分析
第七章 结束语
3 4 4 4 4 5 5 5 7 7 7 9 9 9 9 13 13 13 13 15
第一章 概 况
一、 前言
目前,300MW火电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对国产300M,汽轮机组进行系统性的完善,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式机组正常运行的参数中,真空情况的好坏是火电厂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真空上升1Kpa,机组供电煤耗会下降2.5KG/KWh,可见大型机组运行中真空情况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国产300MW汽轮机组普遍存在凝汽器真空偏低的现象,真空度往往低于设计值,这样就增加了机组的供电煤耗,使机组的经济性降低,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其节能潜力很大。
大坝电厂#1-#4机组自投产以来,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一些问题到机组的安全经济性,经过对多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凝汽器真空是机组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结合技术改进和机组运行实际经验,认为提高凝汽器真空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真空系统工程的严密性、增加循环水泵效率、改进完善热力疏水系统、减少漏入凝汽器的蒸汽量,降低凝汽器的热负荷、提高循环水质、严格控制汽水品质、保持凝汽器的清洁程度等。
二、 简介
大坝电厂装有4台300MW机组,其中#1#2机引进上海汽轮机厂N300—165/535/535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冲动凝汽器式机组,高中压缸合缸,通宵流部分反向布置,高中压汽缸高温部分均采用双层缸,高、中压内、外缸之间及汽缸与轴承座之间支承均采用中心线支撑方式,以保证机组运行时转子与汽缸中心一致,两个低压缸为分流式,也分为内、外缸,外缸用钢板焊接,内缸采用铸件和钢板焊接而成的铸焊结构,汽机轴承座全部落地布置,回热级数为三高四低一除氧。两台机组各配一台N-15300-I型,凝汽器型式为:单壳体、单流程。冷却面积15300m²,冷却水量40000m³/h,于1989年投产使用。#3.#4机引进上海汽轮机厂N300—167—538/538型,中间再热反动式压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机组,高中压缸合缸,通流部分反向布置,低压缸对称布置,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回热级数为三台高加四台低加,一个除氧器,两台机组分别于1997年初和年底相继投产,自投产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两台机组年平均真空度较低,两台机组各配一台N—17650—5型凝汽器,型式为:单背压单壳体,对分流程,表面式,冷却面积17650m²,冷却水量35380t/h,配两台YT4(Y)—30循环水泵,流量16956t/h。#3机一台真空泵运行,#4机两台真空泵运行,真空低供电煤耗偏高,从1996年到2003年12月,#1—#4平均真空情况如下表:
年真空平均值 表一
第二章、凝汽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任务及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分析
一 凝汽器工作原理
凝汽设备是凝汽式汽轮机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轮机辅助设备中的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抽气器与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和附件,以及带动泵所需的动力机械统称为凝汽设备.它以水为冷却介质,在汽轮机装置的热力循环中起着冷源的作用,用以降低汽轮机排汽压力和排汽温度,从而提高循环热效率.但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任意降低都是有利的,而是需要考虑到制造成本,整套凝汽设备的基本投资及运行费用等因素.
二 真空的形成
汽轮机排汽的凝结是排汽在凝汽器内受到冷却水的冷却而得到的.由于蒸汽在凝汽器内边到冷却,凝结成水以后,体积遽然缩小,压力降低,为原蒸汽所占据的大部分容积就形成真空.(在凝汽器内蒸汽比水的体积约大三万多倍)
三、 凝汽器的任务
凝汽器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在汽轮机排汽口造成高度真空,使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在汽缸内膨胀到远低于大气压力的压力,使蒸汽所含的热量尽可能多的转变为机械能,以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效率;二是将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水,使工质反复循环作 …… 此处隐藏:938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创新政务公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