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 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 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 重点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 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 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1、自然界的物质性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 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考点解读1、物质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客观性 可知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 一特性
2.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区 别 存在 有生有灭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状态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 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
联系
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 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2011 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 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 【答案】 “江自流”表明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晋代衣冠成古丘” B 则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B正确。A、C、D皆与题意不符。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①十二五规划 ②抗震救灾精神 流灾害 A.①② C.②③ 【解析】 B.①③ D.③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③“嫦娥二号”卫星 ④泥石
)
客观实在,可见,③④正确;十二五规划、抗震救灾精神属于意识,①②不选。故选D。 【答案】 D
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②物质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 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撇开了事
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非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排除①。物质隐含在物质具体形态内部,通过物质 具体形态表现出来,并且是可以认识的,故排除④。
【答案】 B
例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 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 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故不选。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观点,故④不选。 【答案】 A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 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的含义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上一篇:可直接复制的特殊字符、符号汇总
下一篇:第一章 证券市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