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一】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 博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这就是著名的“格兰特研究”。研究名字缘于最初的赞助者——慈善家威廉·格兰特。如今,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整整76年,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
这项研究选择了268名哈佛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每隔2年,这批人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
每隔5年,还会有专业的医师去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
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前去拜访这批人,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
最终,这份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以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万美元。
在“亲密关系”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31人,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2万美元。
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真爱”—— 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 “人生繁盛” 的几率。
从研究结果来看,人生成功的关键是——“爱”。你是否觉得研究结果,太像心灵鸡汤文的调调,而认为研究不可信?
【二】
主持这项研究整整32年的心理学家——乔治·瓦利恩特说: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即,人在适应、解决问题和接受考验时采用的方法。
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方法能让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反之,一个“缺爱 ”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选择酗酒吸烟等,这些都是早死的主要诱因。
也就是说,这份研究用数据证明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让“爱”不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而精读君认为,想要成
为一个被爱包围的人,关键不是如何去寻找更多的爱,而是学会如何与已经拥有的亲密关系相处。
【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Ta身旁,来测试他们的反应。
因为
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一共进行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这个实验,实际上也与心理学中的“刺猬法则”有关。它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是相互取暖的刺猬,只有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不被彼此刺伤。
就像俗话说的“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感,设置的是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而不是感情距离。“距离”没有固定的数字,它因人、因场合而异,掌握了距离这一门学问,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们很容易由于交往过密,而产生矛盾。
【四】
《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也是时有发生:
两个人因为彼此投缘而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双方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态度从尊重、容忍发展成要求。慢慢地,当要求不被满足、当摩擦不断升级,挑剔和批评就会出现,到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
很多人在与比较亲密的人相处时,常常会“形影不离”,但其实,这对于亲密关系是有害的。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于亲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明显起来、突出起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摩擦。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消弭掉“无间 …… 此处隐藏:19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建筑风格及流派之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下一篇:2009重庆高考试卷生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