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备管理的改善措施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工厂设备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建立个性化点检体系
XX新益为概述:借鉴XX自主保全方法,改进设备日常保养模式,建立个性化点检体系。由于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因此,应强化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主的日常保养工作,通过完善点检体系,实现自主保全工作的常态化和标准化管理。个性化点检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实施途径。
1、设备初期清扫。
对设备外露部分和设备周围进行打扫、擦拭、去污、去油、去锈和清理。排除因灰尘、异物等带来的故障隐患,使设备微缺陷得以显现化;为操作人员提供重新认识和“深度接触”设备的机会,有效促进生产环境的改善。
2、两源对策。
以操作人员为主,生产班组为团队、专业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支持,在完成全面清扫基础上,共同寻找发生隐患的根源和确定解决方法,初步解决了设备的脏、松、缺、锈、跑、冒、滴、漏现象。不仅使操作
人员的设备管理热情与能力得以提升,也保持了设备基本状态的完好。
3、控制反弹。
建立管理支撑和监督检查机制,针对点检基准和点检表存在的理论性与专业性强、点检内容过多、点检针对性差、点检项目不明确、点检表设置不科学等问题,进行重新修订。
4、点检基准制作。
主要是通过两步实现的,一是设备操作人员结合设备特性和操作特点,完成所用设备点检基准的初期制作,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现场参与指导;二是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设备类别和点检要素,进一步审核和规范点检基准的制作。
5、点检表制作。
操作人员会同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按照点检基准,确定出点检记录项目与内容,最大限度地量化点检项目。
根据设备特点制作出点检操作的流程图解,对关键部位点检的操作说明,以及油表窗、压力表、水位计等都进行了标识。以XX、XX普通
车床为例,每日的点检项目是点检、润滑、清扫3大项,包含主机、主轴箱、溜板箱、卡盘、润滑和周边清理,既明确了点检方法和点检时间班前点检时间约XXX,还清晰地标示出点检记录表图例。
6、新点检标准的实施。
为将个性化点检体系逐步纳入到现行的设备管理体系中,理顺相应的接口关系,完善设备管理的日常检查、考核与评比,使个性化点检体系“始于全员,用于全员”的目标得以实施,企业不但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还引入了相关的管理指标。
二、引入XX、XX指标,完善预防管理模式
目前企业的设备综合管理指标主要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二三级保养完成率、设备精度及故障等,虽然能比较好地描述设备的在用状态,但对于某个使用周期内的故障频率和维修周期等,还缺乏规律性的描述数据。为此,公司引入了国际通用的XX和XX指标,以进一步完善设备预防管理模式。
1、XX指标。
表示从故障出现到故障修复的平均间隔时间,XX越短,表示恢复性
越好。计算公式为:
XX=故障总时间做障总件数
2、XX指标。
表示设备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开始工作到出现第一个故障时间的平均值,XX越长表示设备可靠性越高,正确工作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XX=设备总台时一故障总时间/所选设备台数/故障总件数
通过对设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排除时间的记录与分析,研究出故障发生的规律和所需的故障排除周期等,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前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或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
三、采取三步实施的策略
1、试点先行,逐步适应。
XX、XX两个指标的应用,在XX公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为让设备管理和专业维修人员能够主动接受和积极应用,使两个指标能够有效推
广和实践,公司通过采用试点先行和选择试点车间等办法,引导部分维护人员参与到基础数据的采集与两个指标的使用中来。例如,首先在两个生产车间进行试点,每个试点各选择10台重点设备开展XX 和XX指标的实践,按月度绘制出它们的推移图。
2、制定设计标准和规范操作方式。
工作程序是:首先通过绘制的XX和XX推移图,以及专业维护人员实时记录重点设备的故障次数、修理时间和总台时等基础数据;其次是按照标准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坐标纸上将计算数据逐一描绘出来。
为简化指标应用和推移图的制作方法,技术人员研制出相关程序,使用者只需将上述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便可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登录XXXXXXXXXX。完成相应数据处理和推移图的绘制、生成与更新。
3、全面应用XXX和XXX指标。
公司要求各生产车间选取10台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设备,作为XX和XX指标的管理对象。通过建立XX看板,展示XX和XX推移图,包括设备维护分工、重点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信息等内容,使设备维护情况一目了然。以某车间的铣边机为例,该设备较为陈旧,因壁板加工任务不断增加造成其故障频发,为此,车间维护人员在故障修复、故
障数据采集的同时,尝试使用XX和XX指标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改善方案设计、改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