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培训教材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工序控制培训讲座
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工序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通常取决于影响 过程质量的诸因素, 即人们熟悉的人、机、 料、法、环、测 (5M1E) 等六个因素。 因此,控制工序的产品加工质量, 可以通过 控制影响过程能力的六个因素来实现。
加工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加工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 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必须选派经 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 丰富的人员担任。 明确规定加工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 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组成技术考核委员会 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各项成绩应填 入考核档案,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
加工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任何生产制造过程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即使 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还是需要有人去操作 和管理。对于手工操作比重大的过程或工序来 说,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是关键因 素,它是产品产生不合格或不良的主要原因。 对于那些由人员起主导作用的过程或工序,更 需要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质量。
加工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具体管理内容 1) 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是 胜任的。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确 定任职或上岗资格,并实施资格评定, 保证其具 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2) 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并提 高岗位人员任职能力。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操作 技能、检测方法、统计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等。
加工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 鼓励员工参与,以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改进, 主要包括 : ①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②确保岗位人员了解相应层次的质量目标,以及 本职工作与实现目标的关系,意识到所承担工作和 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明确本工序不良产品给下道 工序带来的危害。 ③必要的授权,如有权获得必要的文件和信息, 有权报告不合格并采取纠正措施等。 ④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员工自我管理、自 我提高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加工工序设备的控制 机器设备是保证过程或工序生产符合 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自动 化程度较高、有定位或自调装置的设备, 它们对于确保过程或工序质量起着关键的 作用。对于一般的通用设备来说,机器设 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 都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 动幅度。
加工工序设备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 1. 加工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 装备,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2. 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 按其
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定合格签证 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工艺装备必须按规 定进行验收、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加工工序设备的控制 3. 设备必须完整、配套,配有显示(或自动 控制)工艺参数的检测、计量仪器仪表。各种 供监控用的仪表,一般应按其功能分别设置。 必要时,还应配备工艺参数自动记录仪和安全 报警装置。 4. 制订和执行设备、工艺装备的维修保养,仪 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设备主管部门 应建立设备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 案。工装主管部门应对主要工装建立使用维修 技术档案。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括对设 备的关键部位的日常点检制度,确保设备处于 完好状态 。
加工工序设备的控制 5. 制订定年度保养计划,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 保养,定期检测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 日常保养:作业者负责(日常检查、保养记录表)。 定期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保养、年保养等 (定期检查报告)。 6. 规定设备和设施的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设 备(设施),并做好设备故障记录。 7. 正确的操作 操作员应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
加工工序物料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 1) 对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的质量应有明 确规定,在进料及投产时,应验证物料的 规范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 易混淆的物料应对其牌号、品种、规 范等有明确的标识,确保可追溯性,并在 加工流转中做好标识的移植。
加工工序物料的控制 3) 检验状态清楚,确保不合格物料不投产、不合 格在制品不转序; 4) 做好物料在储存、搬运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配 置必要的工位器具、运输工具,防止磕碰损伤。 5) 物料堆放整齐,并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加工工序材料采购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 1 材料的采购文件应明确规定物品规格、材 质和技术要求,必要时,还应提出质量保证的 要求。 2 重要材料应严格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择优定 点采购。采购部门选点时,必须经质量管理部 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厂进行质量考察, 并经试用验证认可后才能定点。 3 进厂材料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明文件, 重要材料必须按规定复验,无合格证或复验不 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库和使用。
加工工序材料采购的控制 4 超过保管期限的材料必须按规定重新复验, 办理延期使用文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5 应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贮存场所和配套设施, 并建立严格的保管、标志、发放、使用和回收 制度。 6 使用中的各种槽液(清洗剂)、介质等材料 必须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定期分析,保证其
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不符 …… 此处隐藏:3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