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13)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1.提示:(1)A: 5000-3000=2000(万美元) B: 500-200=300(万美元) C: 6000-2000=4000(万美元)
合计价值增加 2000+300+4000=6300(万美元)
(2)GDP=2800+500+3000=6300(万美元)
2.提示:(1)按收入法计算GDP: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 =100+10+30+20+1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90+60+30+(60-70)=170(亿元)
3.提示:(1)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4800-500=4300(亿元) (2)NX=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4.提示:(1)用S代表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表示国外部门的储蓄,则国外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亿元,因此: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
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5.提示:(1)GDP=个人消费支出+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50+50+200+30=930(亿元) (2)NDP=GDP-折旧=930-50=880(亿元) (3)NI=NDP-企业间接税=880-75=805(亿元)
(4)PI=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805-50-100-150+100=605(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六)简答题
1.如果A、B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则两国贸易变成了一国两地区之间的贸易,从而影响GDP的总和。因为两国未合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只会影响A或B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发生影响。例如,A国向B国出口机器,价值50万元,B国向A国出口粮食,价值45万元,从A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5万元,计入B过的GDP有净出口-5万元。如从两国GDP总和看,两者合计为零。如果合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