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孟子两章》练习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第18课孟子两章》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域.民()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里不深也,七里之郭.。郭:()
(2)池.非不深也池:()
(3)委.而去之委:()
(4)人恒过.过:()
(5)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7)多助之至.至:()
(8)必先苦.其心志苦:()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所以
..动心忍性古义:今义: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今义:
(3)委而去.之古义:今义:
(4)亲戚
..畔之古义:今义: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城:(1)三里之城.()(2)城.非不高也()
拂:(1)行拂.乱其所为()(2)入则无法家拂.士()
士:(1)管夷吾举于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2)发.于声()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六、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
(3)所以动.心忍性()
(4)苦.其心志()
(5)人恒过.()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七、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1)从文中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的名句各一句。
九、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孟子在文中开头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名句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不言而喻.
C.国恒亡.
D.行拂乱其所为.
马无故亡.而人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4)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选文首先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
(6)从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学习此文后获得什么启示?
3
(7)两篇文章在提出、阐述论点上有什么异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