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方法及其案例 2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课程作业
创新思维与方法及其案例
冯宇哲 2220112778
一 、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是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用”、“一物多用”等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解,因此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在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解题方案基础上紧随其后的收敛思维才能发挥作用。在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单位时间内产生设想和答案的多少。2、变通性:提出设想或答案方向上所表现出的灵活程度。3、独特性:这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进入创新的高级阶段。
发散思维按形式可以分为:1、结构扩散:以某个事物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活动。2、材料扩散。3、功能扩散。4、方法扩散。5、因果扩散。
案例:1987年,我国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了我国“创造学会”第一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一位来自日本的村上幸雄先生拿出一把曲别针,让大家说说它的用途。大家说出来大约二十几种,然后问他能说出多少种,村上幸雄轻轻地伸出了三个手指。有人问:“是三十种吗“?他摇摇头,”是三百种吗?“他仍然摇摇头,他说:”是三千种。“大家都异常惊讶。此时,坐在台下的一位先生,他是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许国泰先生给村上幸雄写了个条子说:“幸雄先生,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说出三千种、三万种”。幸雄十分震惊,大家也都不十分相信。许先生说:“幸雄所说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简单地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钩、挂、别、联。我认为远远不止这些。接着他把曲别针分解为铁质、重量、长度、截面、弹性、韧性、硬度、银白色等十个要素,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形成信息的栏轴,然后把要动用的曲别针的各种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的竖轴。再把两条轴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信息反应场,将两条轴上的信息依次“相乘”,达到信息交合 ”
于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无穷无尽了。例如可加硫酸可制氢气,可加工成弹簧、做成外文字母、做成数学符号进行四则运算等等,为中国人民在大会上创出了奇迹,使许多外国人十分惊讶!
二、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等,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可能性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收敛思维的特点是思维几种一个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就像硬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它的特征包括:封闭性、连续性、求实性和聚焦发。收敛思维按形式可分为:目标确定法、求同思维法、求异思维法。
案例: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位总统,他曾接手过著名的阿姆斯特朗案件。原告坚称看见阿姆斯特朗躲在大树后面向被害人开枪射击,林肯作为被告律师围绕夜晚辨认问题反复向原告提问,逼迫其承认当天夜晚在十一点钟是月光很亮这一事实,然而事实上当晚是上弦月,在十一点钟是已经没有月亮了。林肯完美的应用收敛思维解决了这一案件。
三、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称“逆反思维”,其思维方向与正向思维或常会思维不同,即以对立、颠倒、逆反、反面等方式去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有着普遍性、批判性、新颖性的特点。
课程作业
案例:传统的算法是读写数从高位起,计算却从低位起,使读、写数与计算的顺序不一致使计算速度慢。计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进位”与”相加“问题。史丰收教授在发现这两个问题之后便想到“为什么不能使计算与读写方向一致呢”,他从传统计算方法的逆反方向进行研究,取得了突破,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
四、 逻辑推理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按部就班的、有条理的。逻辑思维的特征:1、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2、判断的特征:一时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事物总有真假。3、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逻辑推理的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 案例:事实上大多侦探故事都算得上是此类案例。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个故事“钻石王冠”:一个银行家保管着一个非常贵重的王冠,一天晚上,他醒来发现王冠在他儿子手中,而且少了几颗宝石,于是他认定是他儿子偷的。但是后来经过福尔摩斯的推理,证明了表象是假的,而通过种种细微的迹象他发现罪犯是银行家的侄女。
五、 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人体
大脑通过形象化的 …… 此处隐藏:204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