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论_从_劳动合同法_的视角解读

时间:2025-05-1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JOURNAL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

2008年第6期No 6 2008

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论

!!!从 劳动合同法#的视角解读

林 嘉 范 围

*

[摘要]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包括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由于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缺乏民事主体平等性和互换性的基础,因此,劳动合同中的个体自治实际上是雇主单方主导的,对于劳动者而言其自治空间较小。因此,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不能简单地适用私法自治,而需采取多种调整方式,尤其是强调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以协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安全的利益。这一点在新颁布实施的 劳动合同法#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键词] 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调整模式

[作者简介] 林嘉: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各种利益冲突,而法律则是人们对各种冲突的利

一、法律调整模式概述

法律调整模式是指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方法的具体形式。而法律调整的方法是指对社会关系施加法律影响的方法、方式、类型的总和。研究法律调整的方法,就是研究运用于调整社会关系的 法律工具库 。基于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调整方法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以主体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 使用平权或使用隶属的法律调整方法 [2](P231),即自治和强制的方法。

1 调整模式差异的本质:利益

法律调整的对象不同,调整方法也不尽相同。运用什么样的法律调整方法,基本上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对象不同,方法有异。 [3](P231)尽管法律的调整对象是人们的意志行为,但是,其行为的意志性在于利益的实现和协调。因此,利益法学派认为,利益是法产生的原因,社会中存在着 *

本研究成果获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资助。

[1](P230)

益进行评价后制定出来的,实际上是利益的安排和平衡。

自治的调整方法是基于私法的个体利益。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原则为私法自治,而其整个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是私主体作为理性人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做出的意志行为。黑格尔给市民社会总结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市民社会的个体,是一个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目的的自利主义者,他不在乎别人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二是作为一个联合体,彼此之间必须相互依赖。 利己目的,就在它的受普遍性制约的实现中建立起在一切方面相互依赖的制度。 [4](P198) 民商法作为私法,要求任何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仅依自己的个人意志决定行为的内容,排除任何形式的意志强制。

强制的调整方法则是基于公法的国家利益。 行政法作为法律的重要类别之一,并不针对所有

[5]

!

的利益关系,它仅调整国家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维护公共利益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在行政法范围内,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 行政法是公法的核心,作为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它们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通常被视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在现实中,全民和国家是重叠的,因为全民需要一个组织机构来代表,这个组织机构便是国家。 从理论上说,国家是它的成员!!!全体居民!!!的代表和服务机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7](P86)

[6]

自治或其自我发展的权利 。

[11](P90)

私法的精髓在

于 自治 , 法律的主要功能不是指导干预人民的

行为,而是赋予人民完成的行为具有某种法的效

[12](P9)

力 。表述私法自治原则的法律规范主要是

任意性规范。而公法是以国家权力为基础,较多体现了刚性管制的调整方法,而相应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强制性规范。需要强调的是,不能简单地将任意性规范等同于私法自治,将强制性规范等同于公法强制;也不能简单地说 民法是自治规范,是私法规范;而禁止性规范则为管制性规范,

[13](P78)

属于公法规范 。因为,方法是实现一定目

但是,由于利益划分的相对性以及作为利益

主体的 人 的角色的多元化!!!既是社会的自然个体又是社会的成员,既具有私益性又具有公益性,因此,公共利益本身具有兼容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容易被 滥用 。 公共利益源于个人利益,又以个人利益为依归。作为整体性利益,公共利益为每个社会成员享有,非一个人或一类人所垄断。 亚当 斯密认为: 自利既是私人行动的特征,也是公共行动的特征。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8](P23)

的的手段,公私法由于各自利益属性的差异决定了二者的目的差异,所以,所选择的法律规范也存在差异,但是这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劳动法作为社会法,其调整手段是将公法和私法的手段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既包括

私法的任意性规范,也包括公法的强制性规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国家的干预行为保持适度的平衡。借鉴同样具有公私兼容属性的经济法学者的论述: 对经济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进行调整,都是经济法综合调整功能的体现。

[14]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 法学阶梯#中有过这样的表

述:公有物名义上归全民或区域共同体所有,但实际上由国家管理。而作为 管理者 …… 此处隐藏:131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论_从_劳动合同法_的视角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