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3微生物控制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控制朱亮 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86613643 tozhuliang@http://www.77cn.com.cn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脑中的“定位系统”
John O’Keefe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脑中的“定位系统”
May-Britt Moser & Edvard I. Moser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脑中的“定位系统”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意义 感染后导致人发病甚至死亡。人兽共患病
引起实验动物的疾病和死亡。鼠痘
干扰动物实验结果。仙台病毒、乳酸脱氢酶病毒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划分小鼠 大鼠 地鼠 豚鼠 家兔 犬 猴 清洁级 清洁级 清洁级 清洁级 清洁级 SPF级 SPF级 SPF级 SPF级 SPF级 SPF级 SPF级 无菌级 无菌级 无菌级 无菌级 无菌级
普通级 普通级 普通级 普通级 普通级
《实验动物寄生虫等级及检测标准》(GB 14922.1)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检测标准》(GB 14922.2)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划分 1. 普通级动物 指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在微生物控制上要 求最低,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 染病病原的动物。√ 可作为生物医学中示教之用,或作为某些科学研 究为探索方法而进行的预实验之用。 × 不可供科研、生产和检定之用。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2. 清洁级动物 是不携带有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 的病原。 √ 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适用于科研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我国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除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 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 国际上公认这类动物可适用于全部科研实验,是 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4. 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指无可检出一切 生命体的动物。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 外的任何部位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动物。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GN)也称已知菌动 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指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 生物的动物。
√ 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实验研究。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
病毒监测
细菌监测
真菌监测
寄生虫检测
1. 血清学检查 经常性检查; 疫情普查
。
1.血清学方法 1.主要采用分 1.体外:肉眼 结合分离培养。 离培养法。 观察; (沙氏培养基) 2.肠道:镜检; 3.血液:末梢 2. 病原学检查 2.病变组织压 2.有时借助生 血液厚薄涂片; 需要检出病毒 片、镜检,结 化和免疫学方 4.组织内:可 或确诊病毒时。 合病理检查结 法鉴定诊断。 疑部位组织压 果。 片、切片检查。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环境标准化 实验动物环境:指实验动物周围客观存在的,与实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一切 外部事物的有机体系。1 气候因素 温度和湿度 气流、风速和 换气次数 2 理化因素 粉尘 臭气 噪声 光照 3 居住因素 笼具 垫料 4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因素 异种生物因素 微生物因素 实验动物与人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温度和湿度温度过低:性周期推迟;金黄地鼠吃仔、幼鼠死亡、 冬眠。 温度过高:雄性睾丸萎缩或形成精子能力下降,雌性 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降低或拒绝哺乳。 湿度过高:霉变,细菌滋生。 湿度过低:大鼠环尾症。国家标准(GB14925-2001)规定实验动物环境温度在10-26 ℃之间,日温差不超过4 ℃ 、相对湿度40%-70%为宜。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2)气流、风速和换气次数我国《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标准》(GB14925)规定: 动物室气流风速≤0.18m/s,换气次数每小时1020次。 空气流动方向:屏障系统空气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 动;污染或放射性实验室,空气不向室外流动。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理化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2. 理化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粉尘
5μm以上的微粒可附着致病 微生物。 粉尘可使人产生变态反应。
气溶胶(aerosol) 是指固体或液体微 粒稳定地悬浮于气 体介质中形成的分 散体系。一般大小 在0.01-10 μm 之间。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理化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2)臭气 氨、甲基硫醇、硫化氢……
3)噪音 来源:外界传入、室内机器产生、动物自身 产生、人产生。 导致:产仔率下降、咬杀率增加、泌乳量减 少,听源性痉挛。影响动物心率、呼吸和 血压。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 此处隐藏:4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下一篇:餐厅无线点菜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