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的足底穴位与应用(2)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2)各穴称之为“某经足底穴位”,或简称之为“某(经)足穴”。具体名称是:脾足穴、肝足穴、肾足穴、心足穴、肺足穴、心包足穴、小肠足穴、三焦足穴、大肠足穴、胃足穴、膀胱足穴、胆足穴。
3)足底穴延长线的命名有:心足线、肺足2线(肺足穴通2趾根联线)、肺足3线、肺足4线。相应的线端则称之为2趾根、3趾根和4趾根。
三、经足穴在足底的分布规律
仔细观察附图后,我们就会发现经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如下:
1)手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外1/5 处向前内2/5 处画一条斜线,则线内下方为手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上方为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2)阴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内1/10 向小趾尖画一斜线,则线内上方为阴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后方为阳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3)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与相应足六经的某些经典穴位接近或重叠。如:脾足穴与脾经的太白接近;肝足穴与肝经的太冲接近;肾足穴与肾经的涌泉重叠;胆足穴与胆经的足临泣接近;膀胱足穴与膀胱经的京门接近;胃足穴与胃经的冲阳接近。
四、经络感传的方法
全息穴的经络感传方法与传统的经络感传方法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1)需要找到经络感传高度敏感人。
2)入静后将需要探知的部位(如足底)完全放松,集中精力体验需要探知的部位。
3)从需要探知部位的远端刺激十二经脉,刺激的手法要轻,可用内气催促气行经脉。
4)需要反复多次以求得到稳定的感传线路。
五、十二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
足六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比较简单,具体如下:
1)脾经通过太白穴向下扩散至脾足穴。
2)肝经通过太冲学向下扩散至肝足穴。
3)肾经的涌泉穴与肾足穴重叠。
下一篇:最新江苏专转本英语核心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