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
时间:2025-05-08
时间:2025-05-08
第四节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教学目的1.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
貌。 2.掌握文中塑造人物形象 的艺术手法。
返回
学习重点1. 掌握《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常用字、词的用法。 2. 把握冯谖和孟尝君的人物性格,从人才的角度体味这 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难点) 3.了解《战国策》描写人物极为生动的特点: 《冯谖客 孟尝君》 主要表现为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精妙构思
返回
一、《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 著作。记载了战国时期各 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 等方面的史实和谋臣策士 的言行,展示了战国时代 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 籍。
《战国策》原有《国策》 《国事》《短长》《事语》 《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 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 国策,共33卷。
《战国策》标志着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 的一个新时期。 《战国策》善用 寓言故事和新奇比 喻说明抽象的哲 理。 对我国后世散文的 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时代背景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 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 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 (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 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 因而养士之风盛行。
著名者如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 君赵胜、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齐国孟尝 君田文,也就是史家所谓的“战国四公 子”。 《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营 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事例,颂扬 了士的谋略才智及政治能量,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冯 谖 客 孟 尝 君
战 国 策
一、孟尝君
姓田名文, 齐国宗室,其父 田婴,被封于薛 地,号薛公。孟 尝君沿袭其封号。
二、题解: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描写 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客冯谖的 故事。文章通过冯谖对收债市义、复相、 立宗庙等为孟尝君营造三窟事件的描述, 生动地刻画了冯谖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三、课文解读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願寄食门下。孟尝 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 好也。”曰:“客何能?” 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 曰:“诺。”
2.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字词解释: 贱:形容词意动用法,轻视,看不起。 (重点) 食以草具:食(之)以草具。 食:使人或动物吃,喂,饲。读“sì” (重点) 草具:粗劣的饭菜。 无肉的饭菜。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