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给水管道工程教案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市政管道工程教案
第一章 市政管道工程概述
§1.1 给水管道工程
教学目标
一、了解市政给水管道系统的分类。
二、掌握市政给水管道系统的组成。
三、掌握市政给水管网系统的分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市政给水管道系统的组成
难点:市政给水管网系统的分类
解决办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讨论法来解决重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多媒体教学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Ⅰ、导入新课
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欢迎各位同学又来到了美丽的学校,本课程是《建筑给排水工程》,在讲新课前,先把学习本课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大家做个交底,希望在一年的学习中,大家能相互配合、努力学习,保质保量的完成课程的相关知识。
1、上课必备物品:笔记本、书本、笔、图纸、制图工具。(特别是多媒体课,要保证
所有要求物品要带到,不要只带来一个没思想的脑袋)。
2、上课纪律要求:常见上课问题(睡觉、坐姿、走动)。如何克服这些自我的懒散问题(做好笔记、主动提问)。
3、作业要求:按时完成、质量优良、严禁抄袭(按时完成,质量优良,期末成绩里作业占20%,一次无故不交、发现为抄袭作业、质量差期末成绩扣5分)。
Ⅱ、讲解新课
引入:市政给排水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关系。
提问:人们生活中的水循环是怎么实现的?(以自己家中的用水来回答)
提问:市政给排水与建筑给排水工程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一)、市政给水系统的分类
通过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身边存在的各种给水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饮用、煮饭、洗涤、盥洗、沐浴等)(什么水质要求)(什么材质要求)
1
市政管道工程教案
2、生产给水系统(钢铁厂冷却、石材厂冷却加清洗、药厂高质量水质)(什么要求)(什么材质要求)
3、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外消火栓)(什么要求--用水量大;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压力要求高)(什么材质要求)
4、中水系统(循环使用)(什么要求)(什么材质要求)
5、共用水
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蓄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
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二)、市政给水系统的组成
给水系统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用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给水管网系统一般是由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构成。如图1-4(a)、1-4(b)所示。
图1-4(a) 地表水源给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图1-4(b) 地下水源给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1-取水构筑物;2-一级泵站;3-水处理构筑物; 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2-集水池;
4-清水池;5-二级泵站;6-输水管;7-管网;8-水塔 3-泵站;4-输水管;5-管网 (二)、市政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
给水管网系统主要有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和不同输水方式的给水管网系统三种类型。
2
市政管道工程教案
1.统一给水管网系统:
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目,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可分为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两种形式。
(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即只有一个水源地,处理过的清水经过泵站加压后进入输水管和管网,所有用户的用水来源于一个水厂清水池(清水库),较小的给水管网系统,如企事业单位或小城镇给水管网系统,多为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系统简单,管理方便。如图1-5所示。
(2)清水从不同的地点经输水管进入管网,用户的用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水厂。较大的给水管网系统,如中大城市甚至跨城镇的给水管网系统,一般是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如图1-6所示。
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的特点是:调度灵活、供水安全可靠(水源之间可以互补),就近给水,动力消耗较小;管网内水压较均匀,便于分期发展,但随着水源的增多,管理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
图1-6 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示意图
1-地表水水源;2-地下水水源;3-水塔;4-给水管网 2.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和统一给水管网系统一样,也可采用单水源或多水源供水。根据具体情况,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又可分为: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分压给水管网系统和分质给水管网系统。
(1)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管网分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如图1-7所示,城镇被河流分隔,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镇发展,再考虑将管网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另一种是因地形高差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又有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两类:采用串联分区,设泵站加压(或减压措施)从某一区取水,向另一区供水;采 …… 此处隐藏:6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