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概览2、文化传承与创新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 化的发展 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及其影响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素 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向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文化纵向的积累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 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 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于信息的 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的考查以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①并保留在现实生活②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的文化。 概念解析: ①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在历史 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 度紧密联系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现实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 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 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 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误区一: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 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 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 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 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 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误区二:讲究传统即是复古。 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 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 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 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 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 是不一致的。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 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 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 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 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
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表述错误。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 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 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正确。故选D。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 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 堂、 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 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 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 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 应是 A.凝固的艺术 文明演进的缩影 独特的人居环境 B.流动的艺术 历史发展的见证 优美的风景名胜 C.精神的火炬 文化交流的圣殿 丰富的人文资源 D.独特的魅力 世界文化的交融 多彩的异国风情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说明传统建筑的意义和作用,A最 符合题意。流动的艺术、文化的交融说法不妥,BD不选, C是说传统文艺。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 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①,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 ①稳定性+②稳定是相对的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 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 “不变的相对性”。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 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 的强烈认同感。
(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中央电 …… 此处隐藏:14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新加坡留学:去新加坡读研优势一览
下一篇: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