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工艺美术资料

时间:2025-07-12

今天这节课我要讲的是明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及特点

明带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在明初,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奖励开垦,兴修水利,减免赋役等。而经济的恢复,使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同时,明代也加强了海外的开拓,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明代的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了许多工艺品中的著名生产中心,如景德镇的陶瓷,苏杭的丝织,芜湖的印染等。

陶瓷工艺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正所谓“工匠来自四方,器成天下走”。除官窑外,还有众多的民窑。明代景德镇瓷器取得较为突出成就的有釉下彩(青花),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等。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

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足洗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纹

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素三彩首创于明代成化年间,经正德后,在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它一般由黄、绿、紫、白、兰等色构成,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称为素三彩。正德素三彩,历史上评价极高,被认为是中国古陶瓷中的名贵品种。

珊瑚红釉渣斗

“珊瑚红”这种红色因其引发人们尊贵、吉祥的联想,故以“珊瑚红”命名。珊瑚红釉主要用吹釉法进行上釉,其制品釉色均匀,色泽光润,且无刷釉痕迹,因此深受统治者的喜爱。珊蝴红釉呈色艳丽端庄,明清不少彩瓷都使用它做底色釉制作高质量产品,这是因为其在制造中具有相当多的优点:烧制温度低,呈色稳定,这极大地促进了珊瑚红的广泛应用。这件珊瑚红釉渣斗制于珊瑚红釉初创期,但完整无瑕,已经表现出十分成熟的技术特征,非常难得。其造型小巧圆润,敞口束颈,耸肩鼓腹。底部圈足微外撇,口足上下呼应,优美自然。内白釉,外珊瑚红釉。足内施白釉,圈足内中心青花双圈纹楷书双行题款“大明正德年制”六字。胎质精细润泽,釉质纯净素洁,釉色浓烈奔放,正德年间景德镇珊瑚红釉瓷器传世极少,釉色纯正且品相完美者更加罕见,堪称奇珍。此渣斗釉面匀净光亮,色泽呈明快的珊瑚红色,通身别无繁饰,以更少的人工匠意来体现极尽完美的天然韵致,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般匠心,正是单色釉瓷器的迷人之处,不以繁华惊天下,但以纯净传世人。只有这种怡人的釉色,才能够很好的诠释中国艺术那种含蓄而高雅的精神意趣。

绿釉绞胎扁壶

绞胎:灰白泥与赭红泥绞而成。赭红泥作羽毛纹状,灰白泥为底色。壶嘴与底座为壶体制毕捏上。刮除底座中凹处污垢,可窥见壶身胎色:赭红泥作羽毛纹嵌于灰白泥中。另,壶的一

明代工艺美术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