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14装配式建筑结构

时间:2025-04-24

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 ——兼谈住宅产业化

应惠清同济大学 建工系Email: tjuyhq@http://www.77cn.com.cn Tel: 136019885511

1 概述 建筑—— 建造?制造?装配式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是大众化产品, 预期到2020年我国将有相当数量的装配式建筑。

住宅工业化 丹麦在1960年制定了工业化的统一标准“Danish Open System Approach(丹麦开放系统办法)”,规定 凡是政府投资的住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此办法进行设计 和施工。 芬兰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由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 开发了工业化部品的通用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和普及。 日本通产省于1968年提出了住宅产业(Housing Industry)的概念。 国外发达国家提出今后的建筑将由“建造”发展 到“制造”,即产业化。 我国于1994年以后,开始使用“住宅产业”的概

念。

1 概述住宅产业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住宅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一是住宅生产方式的产业化。

1 概述1996年 我国建设部主管部门下达了住宅产业现代化 试点工作大纲,计划用20年时间,分三步达到住 宅产业化的目标。 1998年7月 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1 概述制造建筑——新世纪的建筑业“大革命”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住宅建筑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中国解放后住宅发展

新中国建国60多年从居住模式、住宅的建造方 式、供应模式、分配模式、乃至人们精神层面对于 居住问题的观念和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50年代住宅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 中央政府提出“先生产,后生活”发展策略,技术上受 原 苏联的影响;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有严重的苏联的影子。 比如:50年代中期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模式, 每个街坊面积一般为五、六公顷,街坊内以住宅为主, 采用封闭的周边式院落布置,配置少量公共建筑。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50年代住宅

北京的百万庄小区是当时由原苏联援建的,充分反映 了这个特点。

北京百万庄小区9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50年代住宅 当时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建造了一批工人住宅区, 如上海曹阳新村、北京幸福村,采用了集成居住的模 式,与此同时发展了50年代后期居住小区规划理论。

上海曹阳新村10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50年代住宅

结构形式——砌体结构11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60年代住宅 因为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大的破 坏,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住房困难 成为突出问题。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群众想出了种种办法,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的用 量,形成

了一批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 特征的住宅类型。12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60年代住宅

百万庄简易楼(夕阳红)13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60年代住宅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70年代住宅 经过文化大革命,全国经历十年浩劫的住宅建设几乎停 滞的状况下。

北京首先发动了“前三门大街”住宅复兴工程,工人设 计队伍开进工地主宰了工程建设。首次尝试了用高层住宅的大批量建造生产方式。 在全部26栋楼的规模下,采用了大模板现浇、大板结构、 内浇外板结构等工业化的施工模式。

以此带动了全国工业化、标准化,模数化的探讨,工业 化住宅逐步形成。 15

2 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 上一世纪70年代住宅

“前三门大街”住宅复兴工程

110514装配式建筑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