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炉型和炉衬设计
时间:2025-05-07
时间:2025-05-07
转炉炉型和炉衬设计
确定适合于转炉炉容量和操作条件的转炉炉型和各部位炉衬材质的设计。是转炉炼钢车间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转炉炉型设计 转炉炉型是指新砌成的转炉炉衬的内腔形状和尺寸。氧气转炉的炉型通常是先用统计公式计算出转炉各部位的主要尺寸,然后再与炉容量相近、条件相似的实际生产转炉进行比较和调整后确定的。氧气转炉炉型绝大多数是轴对称回转体结构,由截锥型炉帽(仅有少数转炉呈偏口形)、圆柱形炉身和不同形状的炉底三部分组成。按转炉熔池形状不同,常见的炉型有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三种(见图)。筒球型炉型形状简单,砌筑方便,炉壳制造容易,大容量转炉采用较多。锥球型炉型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炉相比,在熔池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冶金反应;截锥型炉型的优点是炉底砌筑方便,这两种炉型在中小容量转炉炉型设计中采用较多。
对氧气转炉炉型的主要技术参数要求为:
(1)炉容比(工作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与铁水条件、冶炼操作转zhuan方法和转炉炉容量有关,通常每公称吨炉容比为0.80~1.00m/t;
(2)高宽比(炉子全高与炉壳直径之比)对转炉操作和建设费用有直接影响,一般取为1.25~1.65; (3)炉帽的倾角为60±3;
(4)炉口直径一般为熔池直径的0.43~0.53倍;
(5)熔池直径系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的直径,它与转炉装入量和供氧强度有关,可按D=K(G/T)进行计算,式中D为熔池直径,m;K为比例常数,一般为1.85~2.3;G为转炉装入量,t;T为转炉供氧时间,min。
炉衬耐火材料选择 转炉炉衬分为工作层、填充层和永久层。工作层衬砖与熔池钢水和熔渣接触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要求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同时也要有较低的价格。转炉工作层衬砖常采用焦油白云石
1/2
o
。3
砖、焦油镁砂砖、镁碳砖和二步煅烧砖,镁碳砖应用较广泛。为了提高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和生产中广泛采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炉衬的“综合砌炉法”。工作层砖型的设计既要考虑砌筑方便,又要不致于因砖型过于复杂而增加成本。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厚度参考值见表。
1.要保证合适的炉容比。炉容比是指转炉内自由空间的容积(V)与金属装入量(t)之比(V/t,m/t)。它通常波动在0.7~1.0。表10—2列出了我国一些钢厂转炉的炉容比。
3
2.要有合适的熔池深度。合适的熔池深度应大于顶枪氧气射流对熔池的最大穿透深度的一定尺寸,以保证生产安全、炉底寿命和冶炼效果。表10—3为一些大、中型氧气顶吹转炉的熔池深度。
3.应与钢包容量、浇铸吊车起重能力、转炉倾动力矩大小、铸机拉速及模铸锭重等相适应。 二、装入制度
装入制度是指一个炉役期中装入量的安排。装入制度有三种:定量装入、定深装入和分阶段定量装入法。 1.定量装入 定量装入是指在整个炉役期间,保持每炉的金属装入量不变。优点是生产组织简便,操作稳定,有利于实现过程自动控制,多为大型钢厂采用。缺点是容易造成炉役前期装入量偏大而熔池偏深,炉役后期装入量偏小而熔池偏浅。
2.定深装入 定深装入是:指在整个炉役期间,保持每炉的金属熔池深度不变。优点是氧枪操作稳定,有利于提高供氧强度和减少喷溅,不必当心氧气射流冲击炉底,可以充分发挥转炉的生产能力。但它使装人量和出钢量变化较频繁,给组织生产带来困难。
3.分阶段定量装入 分阶段定量装入是指在一个炉役期中,按炉膛扩大的程度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实行定量装入。它兼有前两者的优点,是生产中最常见的装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