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及作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 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 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 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 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 钟山记》等。诗《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 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 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这种 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 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 生活的一个片段。
初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再读
词语
要求:扫清阅读障碍,理解关键字、关键句
欣然: 高兴的样子
遂: 于是 盖: 原来是
但: 只是 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精读:赏析文本
(1)说出本课中“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 (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3)说到乐,人们往往想到吃喝玩乐 , 那么文中两人乐的是什么? (4)文章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5)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起哪些描 写月光的诗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记承天寺夜游》, 我懂得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罗丹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 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 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人生固有风雨, 通达纵览风景。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