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的无线传输技术仿真实现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INTELLIGENCE
科 技 天 地
基于OFDM的无线传输技术仿真实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九台分公司 王艳梅
摘 要:本文对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利用OFDM系统在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传输中的优势搭建基于OFDM系统的传输链路并进行仿真。
关键词:无线通信 OFDM系统 链路仿真
一、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其基本思想是把高速率的信源信息流通过串并变换,变换成低速率的N路并行数据流,然后将这N路数据流分别调制到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各子载波可用同一数字调制方式或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然后将N路调制后的信号相加即得发射信号。与普通的多载波传输方式不同,OFDM的子载波之间是相互正交的。多载波传输和低速码流增强了OFDM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窄带干扰的能力。
1、OFDM的基本组成(1)子载波调制
OFDM符号由一系列经过相移键控(PSK)或者正交幅度调制(QAM)的子载波组成。一旦将要传输的比特分配到各个子载波上,某一种调制模式则将它们映射为子载波的幅度和相位。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同相和正交矢量映射回数据信息,完成子载波解调。
(2)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应用OFDM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对抗多径时延扩展。在OFDM系统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可以在每个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GI Guard Interval),该保护间隔长度一般要大于无线信道中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对下一个符号造成干扰。在这段保护间隔内,可以不插入任何信号。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的影响,还会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即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产生不同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为了消除多径传播造成的ICI,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
2、OFDM峰值平均功率比
多载波系统的输出是多个子信道信号的叠加,因此如果多个信号的相位一致时,所得到的叠加信号的瞬时功率就会远远高于信号的平均功率,导致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简称峰平比,即瞬时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这就对发射机内放大器的线性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可能带来信号畸变,使信号的频谱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各个子信道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产生干扰,使系统的性能恶化。
目前所存在的减小PAR的方法大概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信号预畸变技术,包括限幅、峰值加窗或者峰值消除等操作;第二类是编码方法,即避免使用那些会生成大峰值功率信号的编码图样;第三类就是利用不同的加扰序列对OFDM符号进行加权处理,从而选择PAR较小的OFDM符号来传输。
二、传输系统设计1、系统总体要求
预设该基带OFDM系统的仿真参数如下:
带宽:20 MHz;载波数:64IFFT;长度:64OFDM;符号持续时间:4μs;保护间隔持续时间:0.8μs;OFDM符号速率:250000 symbol/s
本仿真要在最后分别计算64QAM和16QAM误码率,记为BER1和BER2。
2、系统总体框图
图1 64(16)位QAM-OFDM系统框图三、系统仿真设计参数计算和仿真结果实验仿真参数如下:1、比特率64QAM调制250000×64×5×1/2=40Mbit/s,16QAM调制250000×64×4×1/2=32Mbit/s;
2、频谱功率64QAM调制:40/20=2bit/s/HZ ,16QAM调制:32/20=1.6bit/s/HZ;
3
3、误比特率:64QAM调制:BER1=0.24336×10,
3
16QAM调制:BER2=0.14545×10
4、仿真结果
图1 OFDM-64QAM频谱功率图(1)参考文献:
[1] 赵胜男、朱晓明:《数字通信中卷积码Viterbi 译码算法的研究及软件实现》,《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5期。
[2] 朱起悦:《RS码编码和译码的算法》,《电讯技术》,1999年39(2):63-67。
[3] 伶学俭、罗涛编:《ODF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4] 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
61
上一篇:鹏欣防水工程施工方案(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