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中“马太效应”的思考

时间:2025-05-15

关于教学中“马太效应”的思考

“马太效应”的典故来自《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新约·马太福音》里有这样的记载:国王出门时,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做生意。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用那锭银子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 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用那锭银子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保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随着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政府用福利来抚慰穷人。但是,如果对福利使用不当,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劳而获者过得比劳动者好,谁还愿意劳动呢?所以,这里就需要掌握好一个度,既能救济穷人,又不要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教学当中也存在这样的效应,表现有二:一是学生偏科现象,学生喜欢哪科、哪科成绩好就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哪科,这就更加剧了偏科现象,导致整体成绩下降。而学生喜欢哪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科的老师水平和风格是否受大众欢迎。二是学校和老师方面,对好学生关注较多,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指导,从而使他们在更优越的地位和感觉里继续前进。比如针对高中学生文理分科,很多学校会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对学生报文报理进行干预,但是每班都有一个原则就是前十名的学生完全按照个人意愿不做劝导和改动。如此优生和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教学中如此“马太效应”容易造成差生被他人放弃后的自我放弃,极不利于成绩不突出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所以呼吁把握倾向,关注差生,减少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河北师大第12期顶岗实习 平山实验中学 历史 康静

关于教学中“马太效应”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