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三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精品课件
一、儒学的困境和复兴运动表现:汉末后,其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1、儒学的困境原因:佛教、道教的传播
2、儒学复兴运动 唐朝:(1)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 学的“道统”思想。(2)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 孔子之道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 立的先声
北宋:条件: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主要内容: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 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 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影响:①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 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②理学应运而生。
精品课件
在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有关内容 的基础上,将儒家的忠、孝、节、 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 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 体系,又称新儒学
精品课件
二、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1)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 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⑵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 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 主义的杰出代表。⑷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 的核心就是“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理学的创立
精品课件
理气关系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5) 朱熹 理学的修养论:教育上强调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 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影响: ①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②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③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的成熟
精品课件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 “理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源。
精品课件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
的。在社会生 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 德,即伦理道德。
精品课件
材料四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朱子语类》 思考:从材料中看出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精品课件
程 朱 理 学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万事万物遵循的 法则,是儒家伦理道德。
——宇宙观(客观唯心主义)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精品课件
二、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开创者
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 ③“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2)、王阳明——集大成者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 无理”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知行合一”
精品课件
材料: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心学将什么看作 是世界的本源?
“心”是世界的本源
精品课件
致良知(恢复)
理
社会普遍伦理道德
在
心
个人伦理道德
中
(破坏) 私欲
精品课件
“心”就是世界的本源 ,心即理也 。
陆 王 心 学
——宇宙观(主观唯心主义) 致良知,知行合一。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观点的异同点
精品课件
阅读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皆 是理”;
材料二: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要“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致良知”;他认为良 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 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 …… 此处隐藏:2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