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_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人民大学课件
2003年第2期
第19卷(总第108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No.2,2003
Serial No.108Vol.19
・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
———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条件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条件,表现为从实践中提出理论创新的主题或问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社会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社会条件,通过政治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条件,应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条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774(2003)022*******
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质上是一
个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
新的实现则首先在于创造实现这一创新的条件。马
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条
件论。本文仅就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条件谈
一些认识,并以此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
它得以进行的一般思想基础是创新主体应具有不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这一观念
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
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
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
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把这种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并贯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活动中去,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1从实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题。从实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或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也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今天,我们在理论上明确地提出这个要求,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本身的逻辑,即只有把理论创新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或问题,创新才是现实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我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量成果中,具有创新性质和对实际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并不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家们不能够或者不善于从实践中、从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就在于,它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实际,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乃至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1把创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3-01-20
作者简介:梁树发(1949— ),男,河北滦南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9
1
—
人民大学课件
上。我们讲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就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创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这个要求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并不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之外,而是在这一要求之中。
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是要把这一创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正确地回答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能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
上述三个问题中,最常遇到且具根本性的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或外在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合规律性的现象。形式上看,它似乎表现了提问者对于自己或对于他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常理解的怀疑,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性质的确定性的怀疑,实际上则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们对在新的条件下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的要求。它既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或性质的所谓不确定性,也不表明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相对主义化的意图。总的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是以特殊形式表达的一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的理论家们在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的积极贯彻。
我们能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个一直以来并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解释学主张而凸显出来。它看起来像是理论家们的认识能力问题,或者是一个作为认 …… 此处隐藏:943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建筑构造 第五章 楼梯与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