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高一生物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脂肪只是脂质里面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以外,还包括类脂和固醇。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的一种,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 能合成多糖的场所:
叶绿体——淀粉;高尔基体——纤维素;肝脏和肌肉——糖元;内质网一一—糖蛋白 3 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共有2类8种,碱基共5种
4 碱基对的数量及排列顺序→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5 DNA和蛋白质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因此可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亲子鉴定、案件侦破等提供证据,而ATP、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糖类无特异性。
6 在推测生物膜种类时,常根据生物膜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判断,含糖类多的一般为细胞膜,含蛋白质多的为功能复杂的生物膜如线粒体内膜。由糖蛋白可推测细胞膜的内外,其他生物膜的外面一般无糖被
7 原生质=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8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唯一产生CO2场所;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则是植物细胞产生C02场所。 9 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这样的细胞一般不再进行分裂增殖。
10 低等植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有无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细胞壁、中心体、叶绿体、液泡。
11 溶酶体是具有一层膜的细胞器,其膜内含多种水解酶。如当细胞内出现老化的蛋白质时,蛋白水解酶便释放出去,将蛋白质水解;发生细胞免疫时,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靶细胞的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各种水解酶,使靶细胞死亡。
12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有无核膜,两者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为肽聚糖;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编码区无外显子、内含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有无核膜,两者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为肽聚糖;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编码区无外显子、内含子
13 转录和翻译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分裂期染色体处于高度螺旋状态一般不再转录。 14 和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为: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植物)、中心体等 15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1) 动物细胞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一般画成长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
(2) 动物细胞分裂后期、末期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不向内凹陷,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3)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要画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不能画。
(4) 染色体臂向中央,着丝点位于两极。
(5) 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尤其是细胞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一定大小、形态、颜色完全相同,有丝分裂各时期都应有同源染色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除外。) 16 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一定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在生物体上不能表现全能性。 17 同一生物体全能性的大小比较;①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②能够增殖细胞>体细胞 18 植物细胞易表达,动物细胞受限制,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全能性。
19 根据植物脱分化不是细胞分化具有可逆性的体现。
高一生物总结
20 组织培养的目的不同,培养阶段不同:①若培育人工种子,则培养到胚状体阶段。②若提取细胞产品,则一般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③若培育新个体,则应培育到试管苗阶段。 21 两个不同物种的二倍体植物细胞进行杂交时,后代为四倍体,和原来的任何一植物都存在生殖隔离,为新物种。
2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原理为细胞膜流动性。
23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是从组织培养开始到产生新个体结束。
24 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时一定要用免疫后的小鼠中的B细胞即效应B细胞。
25 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后有三种细胞会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26 核移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都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组织培养和人工种子产生的后代中都只含有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27 发生质壁分离时宜选用30%的蔗糖溶液,浓度不能过大,如选用50%的,会使细胞质壁分离后,失水过度而死亡,再放入清水后,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8 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1)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2)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3)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29 选用一定浓度的KNO3液,NACL液、乙二醇、甘油、尿素等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30 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①判断细胞死活,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④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⑤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31 渗透系统中,长颈漏斗内水分上升的原因是单位时间内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水分子数目多于从漏斗内进入烧杯内的水分子数目。
32 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动力分别是蒸腾作用、细 …… 此处隐藏:20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