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老子水般智慧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第四讲:老子水般智慧 一、以水喻道: 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是老子文化思想中具有特殊意义和
价值的重要标记,是老子载“道”、阐道的重要载体。 “水”在老子的心目中就是“道”的
化身,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二、老子水般人生智慧: 如果说我们要把老子关于人生智慧的思想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的话, 那就是柔弱胜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 有益。(四十三章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
不知,莫能行。 (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
水几乎承载了所有老子所要表达的美德:
1.虚静内省: 致虚极,守静笃。 (十六章) 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十六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第十章)
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五章)
2、体现玄同: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十六章)
3、无私奉献: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三十四章)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屈原《鱼父》)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