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第一单元第一节 无所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作用包括为决策提供依据、可被用于控制、告知等作用;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并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阅读等方式能够体验到身边的信息无所不在,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理解信息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信息的概念、定义的理解、把握,掌握信息的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信息概念、作用及特征的掌握,能够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信息?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
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想想、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当然,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包含“信息”这两个字的诗词上。) 学生回答: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信息的概念 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不用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
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理解信息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 信息的含义 ☆ 信息的表现形式 ☆ 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思考、回答:从以上三方面,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完成下表:
二、信息的作用
(1)、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中国将出兵朝鲜" 引出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中的背景材料1和2,讨论分析信息对决策的作用,并完成表1-1-2。
(2)、略谈信息的可用于控制和告知的作用
三、信息的特征:
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通过讨论和提问,一起感受! 1、普遍性
从p3的“表1-1-1 我一天所接触的信息”可知
2、不完全性
从p5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可知 3、时效性
说明1:“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或说明2:师:有件高兴的事想向大家宣布一下,我看到一个报名通知,学校要组织同学去国家级森林公园考察植被资源,乐意去的班级与个人务必在通知下发当日去教务处报名。 众生:耶!我去!我去!
有生:是真的吧?不会骗人吧?
师:通知我带来了,请前排的同学过目。(给看通知)
生:呀!老师你看“学校拟在2001年10月20日组织 ”,是几年前的事了,早没用了啊!
师:我看看――的确是过期了,这么让人振奋的信息已经成为一张废张了。 生:(失望~)唉!
师:所以,以后我们可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板书),时效性会影响对信息价值的认识。
4、可共享性(放在最后讲)
师:好了,本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涌跃发言,让我感觉我们在一起吃一顿信息内容的精神大餐。这个大餐的优点,就是吃不完。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板书)的。肖伯纳曾经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5、依附性
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 众生: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