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
1、警告启示
2、针灸的使用时机
3、灸之用法
4、针灸的禁忌
5、火罐的用法
6、穴位的丈量法则
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
1、针刺入学方法
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3、常用的针号概念
4、十二经纳天干歌
5、十二经纳地支歌
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
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1、十二经络简介
2、任脉与督脉
3、奇经八脉简介
4、膀胱之募穴
5、小肠之募穴
6、三焦募穴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灸时姜片不用换。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
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
放艾绒上去灸。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
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病人手指头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在头尾灸两壮,退到劳宫时,病就离开心脏。
还有疱疹、蛇腰、锦蛇。第一种方法是:长这样一圈,在疱疹的头尾隔姜去灸它,反正就是把疱疹包围起来。第二种方法是:用干棉花薄薄的一层,上面涂上凡士林,烧掉即可。全蝎粉去药房买,你可以放到胶囊里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颗。所以疱疹很好治。
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灸。病人有痔疮时,已经是热了,也不能灸。
针灸有些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炙就是灸
《针灸大成》书上所说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
4、米粒灸
把一点点的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么地方呢,如鼻窦炎、鸡眼,我们用香来点,灸三壮、五壮,就看病有多深。
灸的大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月6日《针灸大成》第3课学习心得
二、针灸急救
(一)、针灸急救
1、针人中:把人中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
2、十宣放血:捉五个手指,一下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涌泉放血。
5、百会放血。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床沿往下垂。当病人清醒后,再躺好。
三、火罐的使用
1、火罐也是针具。
2、火罐可以吸脓、吸淤血。痔疮、扭伤或刺到都可以用火罐。乳中、多汗、头部不能用火罐。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三指并拢是二寸,四指并拢是三寸。看病人的手。大都用在四肢及经络间。
一、针刺的深浅:
春夏针浅,秋冬针深。(皮毛—肺,肌肉—脾,血脉—心脏,骨—肾脏。)病在那定下针的深浅。“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穴位的位置: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成人要留针,幼儿(小于14岁)单刺。
下针时,叫病人用卧姿。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
32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平常多用32。也会需要28号针。
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月7日《针灸大成》第4课学习心 …… 此处隐藏:136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三毛流浪记》阅读汇报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