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专项练习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矛盾分析法练习(文科)
一.选择题
1、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
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
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2.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
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②废物向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
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
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意一致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
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 )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6.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近日,有些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要求“高学历说”“考研热”降温时,总以美国微软公司总
裁比尔·盖茨为例,证明高等学历不等于真才实学。这些人的结论否认了一个基本事实:众多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几个不是高学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对人类的贡献不如比尔·盖茨吗?
要求“高学历热”降温的一些人的错误在于( )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B.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C.肯定了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
8.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的新课改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清华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联
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高考从单一走向多样。这体现
了矛盾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开始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探索。20多年来,我国的技术引进基本上遵循这一思路,即不断扩
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随着外资对我国国内龙头企
业的并购,跨国公司对技术的控制越来越明显,结果“既丢掉市场,又丢掉技术”,因此“以市
场换技术”的策略受到诸多质疑。从哲学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市场换技术”( )
A.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策略 B.全面批判,彻底否定
C.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0.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体现了( )
A.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B.矛盾是暂时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1.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这句名言启示
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12.“危机”是汉语独到的词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近来颇得国外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人
士“赏识”。因为这个词明确地提醒人们,有危难的地方就有机遇,面临危险的同时,也会出现
生机。从哲学上看,“危机”一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危和机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危和机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危和机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渗透 ④危和机作为矛盾双 …… 此处隐藏:715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