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二2012级植物保护技术及农产品贮藏月末考试试题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植物保护技术及农产品月末考试试题2012级种植专业
第2、3章
姓名 班级 分数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包括答案卷那页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40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写在答案卷上) 1、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 B:发育天数 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 D:发育起点 2、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 B:虫口密度 C:病情指数 D:损失率 3、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 B:棉花黄萎病 C:苹果树腐烂病 D:小麦锈病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 ( )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 B.冰雹砸损植物 C.棉花黄萎病
D.低温引起的冻害
5.引起大多数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多属于 ( )
A.真菌 B.细菌C.病毒 D.线虫 6.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的子囊孢子数是(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7.下列真菌类群属于担子菌亚门的是 ( ) A.霜霉菌 B.白粉菌 C.锈菌
D.根霉菌 8.下列无性孢子类型中,属于休眠孢子的是 ( )
A.分生孢子 B.游动孢子 C.厚壁孢子
D.孢囊孢子
9.下列病菌有隐症现象的是 (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线虫
1
10.有些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因而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利用了植物抗病机制的 ( ) A.避病
B.抗侵人 C.抗扩展
D.免役
1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处于比较脆弱阶段,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此阶段是 ( ) A.接触期 B.侵人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12.在侵入期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的因素是 ( )
A.湿度
B.温度 C.寄主抗性
D.光照
13.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消灭害虫的方法为 ( ) A 以虫治虫 B.以菌治虫C.以菌治病
D.以菌治草
14.用一些设备或器材来消灭害虫的方法是 ( ) A.物理防治B.化学防治 C.综合防治 D.农业防治 15.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 ( ) A.芽孢子 B.粉孢子 C.分生孢子 D.游动孢子 16.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对寄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的是(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17.大多数真菌的侵入途径是 ( ) A.自然孔口侵人
B.伤口侵人 C.直接侵人
D.皮孔侵人
18.植物侵染性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性标志是 ( )
A建立寄生关系 B.病原物的侵人C.病原物接触到寄主 D.寄主出现症状 19.蚜虫对()反映敏感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0.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 ) A.气流传播 B.雨水传播 C.昆虫传播 D.人为传播
21.下列不属于单循环病害的是 ( )
A.小麦锈病
B.小麦黑穗病C.线虫病
D.棉花枯萎病
22.下列适用于田间均匀分布的病虫取样方法是 ( )
A.五点式 B.双对角线式 C.“Z”字形取样 D.棋盘式 23.夏季利用室外日光晒种,能杀死潜伏其中的害虫属于 ( ) A.捕杀法 B.诱杀法 C.汰选法
D.温度处理
24.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是 ( )
A.植物检疫
B.农业防治法 C.物理防治法
D.生物防治法
25、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是( )。
A、农业防治 B、物理防治 C、生物防治 D、化学防治
26.调查某地大白菜软腐病发生情况,共查200片叶;其中,未发病50片;l级病叶110片,240、()贮藏是指调节果实固有冰点,使其在0°C以下的气温中不受冻害而保持其生活力的一种贮藏方法。
级病叶35片;3级病叶5片;其病情指数为( )
A.16.25% B.32.5% C.42.5% D.48.5%
27.目前病虫害调查采用的记载形式是( )
A. 文字
B.表格
C.图片
D.公式
28.利用趋性设计的防治方法是( )。
A、捕杀法
B、诱杀法 C、汰选法 D、生物防治
29、植物病虫害调查样点的选择和取样数目多少,是由( )病虫种类等决定的。 A.病虫严重程度 B.田间分布类型 C.调查类型 D.重点病虫 30.适用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取样方法是( )
A.Z字形
B.五点式
C.棋盘式
D.平行线式
31.在病虫发生一两个月以前发出预报的称(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定时预测
32.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的叫( )
A.发生期预测
B.发生量预测
C.产量损失预测D.物候期预测
33.对植物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调查是为了( )
A.为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提供依据 B.为制定防治措施和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依据 C.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开展预 …… 此处隐藏:100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