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问题解疑
发布时间:2021-06-09
发布时间:2021-06-09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问题解疑资料来源人教社出版的《物理思与行: 2013中考 考前专刊》(2013年第5期 总 第50期)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 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使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 特征更具有普遍性。 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 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 应用了转化法。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 紧地挨在一起? 只有紧紧地挨在一起,才能使声音完全在固体中播。 2.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敲面? 轻敲桌面可防止声音过大,尽量避免声音在空气中 传播。 3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应用了什么 方法? 应用了理想实验法。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中可折转的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2.实验时,为什么要求在光屏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迹? 是为了便于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将另一纸板沿ON向前或向后折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 么? 会发现只有当两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纸板上才会同时出现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4.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记录并比较两角的小? 多次测量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更普遍,更有说服 力。 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如何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找到一最小的亮点,即 为焦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 屏的位置? 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过程中如何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凸透镜不动,将蜡烛从远及近靠近透镜,光屏则相应的远离 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为止。 4.若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如何? 光屏上成的像还是完整的,只是像变暗了些。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1.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规格不同的两个小灯泡并分别测量两
次结果? 若小灯泡规格相同,无论串联还是并联,通过灯泡的电流或灯泡两端的 电压都是相等的,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多次测量避免实验的偶然 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实验中如何选择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 可根据提供的电源,依据欧姆定律估测所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再选 择;也可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3.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说明实验有 什么问题? 电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4.通过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电路的总电压(电源电 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路的总电路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各支路两 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路的总电压(电源电压)U=U1=U2。
六、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1.实验中为什么对不同的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 遍性。 2.在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什么位置?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可使电路中电阻 最大,电流最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该实验主要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 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
七、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实验室测电阻通常用什么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伏安法);原理:I=U/R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保护电路;能方便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 泡的电流。 3.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得的同一只小灯泡的电阻值并 不相同,为什么? 实验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八、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图是什么? 如图所示: 2.实验中如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电表的量程参照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选择大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的量程。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保护电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电压值满足略低于、等于或略高于额 定电压。 4.实验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时,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比较 暗且没有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 滑动变阻器没有起到变阻的作用,导线接到了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上。应在闭 合开关前,导线一端连变阻器的金属杆,一端连电阻丝,且滑片位于阻值最 大位置。 5.能否多次测量求出电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额定
功率? 不能,因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两端电压 的变化而变化。
九、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实验中采用什么办法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通过观察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少,显示磁性的强弱。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保护电路;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 3.实验中,两个电磁铁为什么要串联? 串联是要控制电流相同,用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 匝数的关系。 4.实验中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的匝数和电流 的大小。
十、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应采取什么措施使 现象明显? 尽量选用磁性强的蹄形磁体;用导线制成的矩形多匝线圈替 代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时,垂直且尽量快速。 2.实验中,为什么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便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之一——导体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 的关系。 3.实验中,为什么要调换磁体的磁极? 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十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实验中对所选用的固体物质有什么要求? 所选择用的固体物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同种材料;质地均匀; 实心。 2.实验中为什么对同一物质多次测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实验中为什么还要换用不同的物质多次测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的偶 然性和特殊性。 3.实验中,除了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同种物质外,还用到了 什么方法? 还用到了图像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便于得出实验结论。 4.通过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十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量固体密度时为什么要求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若先测体积后,其表面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 使误差增大。 2.在测量固体体积时,量筒中要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 是什么? 以固体全部浸没为宜,且能准确方便读数。 3.测量固体体积时,若所测固体不沉入水怎么办? 采用“针压法”或“沉坠法”使其浸没水中,测出体积。 4.实验中如何测量盐水的体积和质量? ①先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小烧杯中的 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再用 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量筒中盐水的 质量m=m1-m2。
十三、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 端开始滑下? 这样可使小车从斜面滑下到开始做水平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 2.实验中怎样表现阻力的大小? 阻力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阻 力大,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小。 3.实验中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十四、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中,如何改变力的大小? 通过加减盘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力的大小。 2.在实验中,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这一操作的 目的是什么? 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实验中,在桌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滑轮,且两 边都有小盘,在小盘中放砝码,这样操作的目的 是什么?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可简记为:“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十五、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中为什么要求匀速拉动木块? 匀速拉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作用,即木块受到的 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 大小。 2.实验中如何改变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大小? 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的数量。 3.实验中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分别让木块在棉布、毛巾、木板上匀速运动。 4.实验主要应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5.通过实验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 大,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十六、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在实验中,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用泡沫塑料(或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 作用效果。 2.实验中应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实验中用海绵效果更好,为什么? 因为海绵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容易观察实验效果。 实验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 力的大小有关;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十七、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仪器是什么?它怎样显示压强的大小? 压强计;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显示压强的大小。 2.怎样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将压强计的探头依次放入同种液体不同深度的地方,观察U形 管两侧的水面高度差。 3
.如何探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的关系? 保持探头在同种液体中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U形 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4.如何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将探头分别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两侧的水 面高度差。 实验结论: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种液体同 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压强增大;③液 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十八、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实验中,怎样求出浮力的大小?又怎样求出G排的大小? 用称重法求浮力,F浮=G物-F;G排=G总-G桶。 2、实验中对物块的选取有什么要求? 物块不能太重,以免超过测力计量程;物块不能吸水;物块 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便于测浮力。 3、实验中若烧杯中的水未加满,会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会使所测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偏小。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测物块所受的重力和空杯所受的重力? 物体变湿后再测重力,会因物体沾水使测量值偏大;如果倒 入水后再测空杯重力,会因杯子上沾水而使所测空杯重力 偏大。 5.通过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 受的重力,即F浮=G排。
十九、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实验中要用到哪些器材? 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 这样可以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出拉力的大小。 3.在实验中,省力的多少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在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缓越省力。 4.如何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保持斜面粗 糙程度不变,使斜面变陡。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斜程度有 关,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无关。
二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在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动能的大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 2.实验中为什么让铁球在同一位置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探 究什么问题? 让铁球在同一位置释放是为了让不同的铁球在撞击木块时的 速度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在速度一定时,动能与质量 的关系。 3.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同一个铁球从不同的位置释放?这样做 的目的是探究什么问题? 让同一个铁球从不同的位置释放是让同一个铁球在撞击木块时 的速度不同,这是探究在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实验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
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 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上一篇:缺乏胶原蛋白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