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氧气的制取
时间:2025-05-10
时间:2025-05-10
说课——氧气的制取和性质青海民族大学 董泽军
主要内容 说教学目标及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说评价分析 说板书内容
教 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 巩固氧气的性质 知3、道催化剂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 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 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2、通过 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态度。
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课题3。本书贯彻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针,把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取氧气是在学习了基本操作之后,第一次完整的制取实验,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这节内容是启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一课。本节课 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 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 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 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 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 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 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 提高。 3、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 问题的探索精神。
学法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氧气的实验 室制法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 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催化剂的性质,调动学 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 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 获得新知。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案 学案 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 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1.复习知识 氧气实验制法的原
理、步骤、装置类型、收 集方法,可以让几个学生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 的新课知识打下埋伏
氧 气 在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及了解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高锰酸钾
1、药品: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2MnO4 MnO2 O2
2、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发生装置
棉花
收集装置
组装仪器 在组装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如何来检查该 装置的气密性?思考课本中的注意事项, 并积极交流能得出一定的结论,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及交流分析能力。老师在整个 过程中引导,并小结。
操作步骤
组、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 组装仪器(从左向右、从下往上)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装药品(把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 固定装置
⑤ 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在盛药品处加热) ⑥ 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 出时开始收集)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⑧ 熄灭酒精灯
制取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刚冒出来 的气泡,能不能马上收集?如何用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气体, 如何鉴定是氧气?铁丝实验中,与其他实 验有何不同?收集的气体应该如何放置? 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查找 课本等手段,能加深印象,煅炼思考,分 析能力。
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别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在这个过程 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图片,及以前对这个 现象的想象来观察结果,通过对实验的观 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多 动手。
上一篇: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的方法
下一篇:行政人事部述职报告范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