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
二、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 它当然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教育者的正确决策。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的态度会逐渐被当事人觉察。会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回应,而回应又会加重负面影响。 教师有两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二是轻视。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
上一篇: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下一篇: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