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自己整理的
第一章 绪论
教学重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当前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一)地理学的发展进程
1.古代地理学(自远古地理思想萌芽——19世纪上半叶) ;
特点: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多片段的,缺乏理论体系,内部未出先分化。
2.近代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50年代);
标志:德国洪堡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
特点:1.从描述地理环境发展到解释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对各种地理现象
归纳,并对关系进行解释。
2.地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3.现代地理学;(二战后——)标志: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应用的出现。
特点:1.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
2.强调统一性、理论性、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
(二)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地理学进行分类。传统的对地理学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二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人文)
三分法: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
(小人文)
我们课本所采用的地理学的分支方法是三分法。也就是狭义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1.研究对象:
即人文现象(人文事象、文化景观)——一个疏松的社会文化综合体。
各种人文事象,如语言上的南腔北调、政治上的分合变迁、宗教的扩散传播、人口的增长迁移等,均在人文地理的研究领域,这些现象以一定尺度的区域为载体和依托,由于经历长久的相互作用、助推、耦合,进而发生、发展、变迁,已构成区域性的不同侧面,形成一个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文化综合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各种人文现象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故这种联系受方式、力度等影响,又是脆弱的、松散的,从而构成一个疏松的综合体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特定内核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自己整理的
(1)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
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
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社会性——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区域性 ——地理学科的灵魂; 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的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以前)
此时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是散见于中外许多的著作中,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如: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埃拉托色尼等人。
古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埃拉托色尼则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即Geogrophe。
在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此外还有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东汉班固的《汉书》中的《地理志》,晚唐的《元和郡县图志》,元代的《大元统一志》以及明代的《徐霞客游记》等。
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二战以前)
李特尔是公认的资产阶级科学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主要的外在动力有:
1.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使整个世界的轮廓完全呈现在人类面前。
2.科技革命的推动,对被称为“科学之母”的地理学的冲击。
3.其他学科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
在这一阶段,由于不同国家的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人文地理学的特定研究视角和解释途径,相继形成了以下学派:
1.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德)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自己整理的
2.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法)
3.以赫特纳(德)、哈特向(美)为代表的区域学派
4.以施吕特尔(德)、苏尔(美)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一)德国
拉采尔(1844-1904):政治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创始人,其代表性著作有《人类地理学》和《政 …… 此处隐藏:266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