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7讲

时间:2025-05-16

第27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训练与测试

[限时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图墓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的发展

B.宋代佛教取代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 C.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D.宋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 答案 D

2.(2012·苏州高三名校联考)“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 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这里的“儒学一个新的面貌”主要是指

A.从佛教与道教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 B.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更多地汲取了佛学中禅宗的思想

D.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解析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吸纳、渗透,儒学受佛、道哲学影响,不断丰富。

答案 C

3.(2013·南京调研)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答案 C

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①体现的是个人修养,并未含有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故带①的排除,则答案为C。

答案 C

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C.宇宙便是吾心

B.有理而后有气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中乙徒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因此,A、B、D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解析 “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外国事务称为“夷务”,体现了中国统治者鄙视外务,说明其封闭性,B项正确;A项中的“排斥 一切思想”表述过于绝对,且不能体现“穷尽世界一切真理”;C项中的“概括 所有自然规律”表述绝对,且不能体现与“夷务”有关系;D项中“探索世界本原”之说与材料关系不大。

答案 B

7.(2012·盐城检测)下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

A.朱熹创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完善了儒学的教育观念

C.朱熹的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朱熹的理论富含科学哲理

解析 A项错在“心学理论”,D项错在“富含科学哲理”,B、C项相比,C项是受统治者推崇的根源。

答案 C

8.《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 将“己”解释为“私欲”,将“礼”解释为“天理”,“克己复礼”便可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应该是朱熹对“克己复礼”的解释,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9.(2012·唐山一模)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

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解析 A、B、C、D四项均为李贽的思想观点,但是,真正威胁到专制统治的是A项。

答案 A

10.(2013·汕头调研)“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 D

11.(2011·江苏)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C.农工比重适当

B.百工亦为本业 D.农工任其消长

解析 本 …… 此处隐藏:226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7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