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话题作文》课件

时间:2025-05-12

话题作文的审题

认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其特有的活力、张力和创 造力受到命题人与考生的青睐。话题作 文更加注重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更加注重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 能,全面考查考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 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几个方面的能 力。

审好题的重要性俗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 文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 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 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 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 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 来。

审题基本原则准确 审题,就是弄清命题者的“指令”,叫你 写什么,就得写什么。打个比方:当建湖上 万名考生都按照命题要求去打“排球”的时 候,你却我行我素,去踢“足球”,这就违 背游戏规则了,“足球”踢得再好,也是无 效的。

话题解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 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 才善,唯真才坚……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 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要求: 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 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不得抄袭。

探究:你认为这个话题是由哪几个部分组 成的?

审题指津 话题作文一般包含三个部分:提示语 +要求语 + 常规语 提示语: “提示语”一般对话题作出了具体的诠释, 暗示了话题的含义、习作主题或选材的范围。 要求语: “要求语”一般提出本次习作所要写的具体 内容,如话题、写什么等。 常规语: “常规语”一般提出习作中要注意的常规问题, 如拟题、字数、书写等。

话题分析

A、提示语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 教 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 字道 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 B、要求语为: 真才善,唯真才坚 …… 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 遇、 所思、所感写下来。 C、常规语为: 注意: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请具体探究提示语、要求语、常 规语中蕴含的习作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 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 才善,唯真才坚……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 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要求: 1、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不少 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不得抄袭。

具体解读

提示语部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 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 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 唯真才坚…… 解读: 提示语部分中明确的阐释了“真”的含义:真实 而充满本色的生活、纯真而朴实的情感、真切的 体验或感受等,因此在写作时要紧紧扣住这一含 义。同时应注意立意:因真而善,或因真而坚。 揭示了在生活中“真”的重要性,暗示了此话题 作文的立意方向。

具体解读

要求语部分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 所思、所感写下来。 解读: 要求语部分中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所要写的 具体内容,即所写内容一定要与“真”有关, 一定要“真”;其次明确了所写人物“你” 即写自己;再次明确了选材的范围“成长历 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

具体解读

常规语部分注意: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解读: 常规语部分中明确了习作中要注意的常规 问题,即注意点:1、 “文体”; 2、拟题;3、字数;4、不得出现真实的 人名、校名和地名;5、不得抄袭。

审题的大忌,是匆匆扫描考题。 正确的做法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 中默读考题,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 题目的意思看清楚。把题目中的“关 键词”找出来。关键词,是命题者下 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

特别提醒: 话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把握 整个话题中所蕴含的主题或立意的 指向。

话题训练:请说出下列话题作文的三个组成部分,并 探究话题中蕴含的立意指向与取材要求。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 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 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 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 的门、医院的门又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 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 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 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 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 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 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 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 “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 …… 此处隐藏:88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5中考语文《话题作文》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