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理小故事(4)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你干嘛打他,再打他我就揍死你。 这使他想起在英国曾见到的同样一个场景。那位被欺负小孩的母亲却对另外几个小孩讲: 你为什么欺负他呢?难道你们不友好吗?
英国母亲在跟小孩讲道理,而那位中国妈妈对孩子没有什么理由好讲。这种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起码有两点不好的后果:一是使孩子养成依赖性,依赖强权;二是会养成一种非理性性格。 还有一次,北野在一位英国朋友家玩,3岁的小男孩要与北野一起洗澡,北野答应了却没有这样做。结果孩子的妈妈急了:你怎么可以骗孩子呢?你不愿意去可以不答应嘛!北野很不好意思,同时也想起在我们国家的一个普通说法:哄孩子。被哄大的孩子会相信别人吗?
北野讲完了他的故事,我又想起老家一位老师的故事。 那位老师是村中的一位民办教员,他有三个女儿,都在读书。大女儿在读高中。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人劝他: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估计考不上大学,回家种地算了。这位老师回答说:我知道她考不上大学,可她将来要做母亲呀,今天多读些书,对她将来教育孩子会有用的。
书外人语:
决定要小孩真是人生最需负责任的决策,这是你为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母亲的素质就是民族未来的素质。
挥斧如风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
上一篇:运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