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公路设计说明

时间:2025-05-14

较详细的路基路面,公路上管涵,小型桥梁的设计说明。参考本文档宜与当地设计参数及标准规范相结合。

总说明书

一、概述 (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象山县经济发展、完善公路网建设,打造平安交通,加快泗洲头镇经济建设步伐,方便群众的生活和经济往来。受象山县泗洲头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泗洲头横埕~杨大场公路工程的测量及设计任务。

本工程起点与位于横埕村的已建水泥路面接顺,已建水泥路面路基宽度为5m,路幅为2×0.5m土路肩+1×4.0m行车道,终点至位于杨大场村的已建水泥路面,路线全长1.577公里。本工程是农村联网公路的组成部分之一。

农村联网公路主要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实现区内的连接互通,保障区内和区外的顺畅衔接,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承接任务后,我公司于2013年1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线进行了勘测。在测设过程中,本着“质量第一,结构合理,节约投资,便于实施”的指导原则进行勘测设计。

本工程设计依据以下文件和技术规范执行:

1、《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最低技术标准指导意见》(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文件,甬农发[2003]03号);

2、《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浙江省交通行业文件,浙交(2004)110)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D30-2004) 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60-2004)

10、《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62-2004) 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61-200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3-2007)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33-2002) 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臵手册》(JTG D82-2009) 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8、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办法》(浙交[2007]63

号);

19、其他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二)、设计标准

本工程设计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四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

根据乡镇规划,结合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确定该项目主要指标如下: 1、路线设计标准

① 设计速度 20km/h; ② 路基宽度:K0+000~K0+970为5.0m,其中:

路幅为:2×0.5m土路肩+1×4.00m行车道; 路基宽度:K0+970~K1+576.623为4.5m,其中: 路幅为:2×0.5m土路肩+1×3.5m行车道;

较详细的路基路面,公路上管涵,小型桥梁的设计说明。参考本文档宜与当地设计参数及标准规范相结合。

③ 设计汽车荷载等级

路 面: 标准轴载BZZ-100 桥 涵: 公路-Ⅱ级

④ 路拱横坡:行车道1.5%,土路肩2.5%。

2、道路交叉标准

本工程道路与其它道路交叉采用平面交叉,加铺转角式接顺。 3、设计高程

①本工程坐标采用假定坐标系,高程采用假定高程基准。 ②路线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路面顶标高。

③路基设计表中W1、W2、W3分别代表土路肩、硬路肩、行车道的宽度;A1、A2、A3分别代表土路肩、硬路肩、行车道外侧标高。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本工程所经区域位于丘陵与滨海相平原区交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 (二)水文气象

本工程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同时由于地处半岛,海洋性气候明显,夏热无酷暑,冬冷无寒冬。

本工程所在地区年降水天数154天,年平均降雨量1495.2mm,年平均蒸发量1505.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34.3小时,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年平均无霜天数257天。历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7.2℃,极端最高气温39.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6.0℃,最热月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8.2℃,八、九月份为台风季节。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中,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到南南东,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到北北西。

(三)区域稳定性

测区大地构造隶属华南褶皱系东南褶皱带,地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不同展布方向和不同切割深度的断裂相互交织,其中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成本区域的构造格局并控制了区内的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

宁波市区地处我国华北地震带与东南沿海地震带之间的过渡带内,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是相对较稳定地块。

路线所在区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系数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路线区域稳定性好。本工程不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 三、路线 (一)平面

本工程起点与位于横埕村的已建水泥路面接顺,终点位于杨大场村的已建水泥路面,路线全长1.577公里。 (二)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主要参考的因素: 1、与沿线各被交道路接顺。 (三)安全设施

< …… 此处隐藏:111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四级公路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