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前突击技巧(十法)(9)

时间:2025-05-23

公务员考试 申论

在申论考试中,如果通过对作答要点进行合理分类,以显示其层次性和逻辑性固然不错,但如果刻意套用某一角度,则会割裂材料原意,给阅卷老师模板化的印象,从而减低了得分。 为帮助广大考生申论取得高分,河北华图归纳了信息分类的“三要三忌”,供考生参考。

一、要吃透题意,忌先入为主

这是信息分类的前提,因为题目规定了处理材料信息的方向,必须吃透题意才能准确有效地处理材料信息。如果题目中有明确的分类要求,如2014年国考申 论第一大题: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必须依据行文确定的不同机制角度进行分类;如果题目中没有分类要求,但材料中有明显的角度,如2012年国考省 级申论第一大题1小题:概括和归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问题,明显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则按照材料角度来分;如果题目中没有分类要求,材料中的角度不明显或 其交叉明显,则按照材料行文罗列即可,如2013年地市级第二大题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涉及到个体、部门、国家,但各方彼此交叉,按 照行文排列更为恰当。

二、要忠于材料,忌主观臆断

这是信息分类的基础,因为材料是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就必须忠于材料。然而,为了体现试题难度,申论材料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 递进式的,可以是主体式,又可以是领域式的,可以时间式的,又可以是层次式的,甚至可以是上述若干方式的混合。材料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而不能脱离材料仅凭 主观决定使用那一角度,相反必须在具体分析材料构成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信息分类的角度。比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一大题的二小题材料5王景治理黄河的材料总 体上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展开阐述的,但其中涉及到了政府、个人、自然等因素,所以基本上可以按照上述两个方面展开,并把各个因素纳入进去。

三、要慎借角度,忌机械照搬

公务员申论考前突击技巧(十法)(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