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试题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必修2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文言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课内双基(41分)
1.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
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
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 ....
D.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胜”字的意义,与“何可胜道也哉”中的“胜”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
B.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C.驴不胜怒,蹄之 .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于其址 唐浮图慧褒始舍.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葬之 而卒.B. 可以卒千年 .
盖音谬也 .C. 其传而莫能名者 后世之谬.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③方是时, 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B.①②⑨/③⑧/⑤/⑩
C.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①②⑨⑩/③⑤/⑧
5.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古人对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的观察,往往都有心得体会,而今人没有,于是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
B.作者认为,如果有志、有力,再加上外物相助,就一定能达到险远之地。
C.作者说古人观天地、山川常常有得,作者自己也有所得,古人之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作者之得是“尽吾志”。
D.作者以游山作比展开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得广泛而深入。
7.对第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指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设问句,与前面的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此余之所得也”中的“此”,指代上文中对“不能至”的种种原因的分析及“尽吾志”的无悔。
8.填空。(13分)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________,号________。封号为荆国公,故也称“________”,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________。其诗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_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课文第二段主要记述了游览过程,作者略写了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其中还有多处对比: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游褒禅山记》最能体现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3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B.夫夷以近 夷:平安 ..
上一篇:交通信息技术重难点
下一篇:淘宝客服服务标准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