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建设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团建知识讲座
农村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
主讲制作:
彭再兴
手机:13579989086
团建知识讲座
前言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 战斗力和生命力。全团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 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 织建设。
团建知识讲座
团中央 团的省级委员会 团省辖市级委员会 团 的 县 级 委 员 会 团 的 乡 级 委 员 会
最高层次
中间层次
团团
的的
总支
支
部部
委委
员员
会会 基 层
共青团组织结构的外在形态
团建知识讲座
前言
农村基层团组织担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农村青年积极 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团组 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转变观念,认清形势,理清思路,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关系共青团在农村的兴衰。
团建知识讲座
第一节 共青团建设概述
一. 共青团建设的目标: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团的基本属性,落实团的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增强团组织的 吸引力和战斗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 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实现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团建知识讲座
二.共青团建设的任务共青团建设的基本任务: 培育“四有”新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青团建设的主要任务:1. 在服务青年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 3.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团建知识讲座
三、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1.
2. 3. 4.
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五四红旗团委” 、“三级联创” 、“五 红旗团支部” 创新组织设置和组织形式(青年中心)。 探索团组织与团员的新型组织联系方式。 健全青年组织体系,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团建知识讲座
HAO
好
好HAO
好
“五四红旗团委” 创建标准班子建设好; 主题活动好; 支部建设好; 活动阵地建设好; 党建带团建活动好。
“五好”
团建知识讲座
五
四
红
旗
团
支
部
一是党建带团建好; 二是要有一个好班子; 三是要有一支好队伍; 四是要有一个好思路; 五是要有一块好阵地。
“五好”
团建知识讲座
何谓“三级联创”
?
县
乡
村
联创
团建知识讲座
四. 共青团建设的基本要求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 坚持党建带团建。五带:班子、思想、队伍、 工作、致富、成才。 六同步:抓组织建设、建活动
阵地、 搞培训教育、筹活动经费、 下工作任务、过各项考评。
3. 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4. 竭诚为青年服务。 5.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6. 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团建知识讲座
团建知识讲座
团员教育的目标(增强团员六大意识)▲ 政治意识、民主意识、
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 组织意识、 ▲ 模范意识。
团建知识讲座
--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为 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 青春。
团建知识讲座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 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 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青年运动 的主题。
牢 牢 把 握 当 代 青 年 运 动 的 主 题
团建知识讲座
一.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作用
(一)是搞好思想建设的组织基础 (二)是完成共青团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三)是永葆团组织活力的前提条件 活力的表现:团组织健全;领导班子 坚强有力;工作依托牢固;助手后备军 作用发挥好;组织生活正常,民主气氛 浓厚;制度健全且执行;活动开展效 果好;代表和维权好;服务青年成长 成才;团组织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团建知识讲座
二、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方针:
“巩固地向前发展”。 民主集中制。 (把握几个原则、处理好几个关系)
(数质量关系、进出关系)
三、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原则 :
四、
共青团 组织建设的任务: 1. 建立健全团组织; 2. 创新组织形式; 3. 提高学习能力; 4. 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5. 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团干的选拔、配备和管理; 举荐、输送团干部;团员 发展;推优。)
▲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发展、推优、服务)
团建知识讲座
名
词
共青团的作风共青团的作风是指团组织及其成员在 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
出来的态度、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了的思维模式、和态度定势。
团建知识讲座
第四节
…… 此处隐藏:3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上一篇: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