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重点参考,但是每个学校的考点不同,仅供参考
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范围的异同:
(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答: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什么是引申义?
答: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包括比喻义。
3、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4、词义引申规律: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有整体到部分,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
第二单元
(五)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
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3、什么是意动用法?
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