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自然保护区(4)
发布时间:2021-06-09
发布时间:2021-06-09
(齐云山云海)
5. 保护区功能区界定
1.核心区。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使绝大部分保护对象在核心区内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繁衍,保持其物种多样性,成为一个天然基因库。
根据此原则,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分布有70%以上的重点保护对象,其生境相当原始性。该区内植被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生态系统保存完好。面积5680hm²,占保护区面积的33.2%。核心区采取封闭式的严格保护,除经过批准的科学研究、生态监测等活动外,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2.缓冲区。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是核心区保护缓冲地带,是阻隔外界干扰核心区的重要屏障,起到防止外来不良因素对核心区资源的影响和防止核心区资源外流的作用。
缓冲区依据山形地势为界,面积2750hm²,占保护区面积16.1%。该区包括一部分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及一部分毛竹林,缓冲区可以适当开展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及标本采集。
3.实验区。实验区是保护区人为活动相对较频繁的区域,保护区内居民居住都在实验区。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多种经营、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及其他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6. 植物群落的演替
任何植物群落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进程,总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进展之中。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繁殖、传播、死亡的过程,同时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过程;另一方面,外界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也随时影响着群落变化的方向和进程。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个群落为另一个群落取代,这种动态过程就是群落演替。研究植物的动态演替规律,对我们揭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功能转移规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较长的时间发展尺度看,齐云山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也存在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而且演替的起点都是从无生命存在的裸地和裸域开始,并沿着演替系列的必然方向,经过若干演替阶段,逐步到相对稳定的演替顶级阶段——常绿阔叶林群落。
齐云山常绿阔叶林与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一样,也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史上新生代第三纪残遗下来的古老森林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所含植物种类丰富,群落层次复杂,尚有大量层外植物存在。在这样发育成熟的植物群落中,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因素之间,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