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医经溯洄集(17)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医学 医药 医术 医书 中医 古代医学 古代中医 医药百科
内耳。岂空视阴气为寒气。而用温热之药乎。阴果为寒
。何以夏则饮水乎。其苍术白虎汤虽宜用。然亦岂可视为通行之药。必参之治暑诸方。随所 见之证而用之。然后合理。若夫所谓静而得之之证。虽当暑月。即非暑病。宜分出之。勿使 后人。有似同而异之惑。
<目录>
<篇名>积热沉寒论
属性:人之所借以生者气也。气者何。阴阳是也。夫阴与阴。可以和而平。可以乖而HT 。善摄与HT
。吉凶于是乎歧之。夫惟摄之不能以皆善也。故偏寒偏热之病。始莫逃于乖HT 之余矣。虽然
。寒也。热也。苟未至于甚。粗工为之而不难。设热积而寒沉。良工犹弗能以为计。况其下 乎。奈之何。俗尚颛蒙恪持方药愈投愈盛。迷不之反。岂知端本澄源。中含至理。执其枢要 。众妙俱呈。且以积热言之。始而凉和。次而寒取。寒取不愈。则因热而从之。从之不愈。则
技穷矣。由是苦寒频岁而弗停。又以沉寒言之。始而温和。次而热取。热取不愈。则因寒 而从之。从之不愈。则技穷矣。由是辛热比年而弗止。嗟夫。苦寒益深。而积热弥炽。辛热 大过。而苦寒愈滋。苟非大圣慈仁明垂枢要生也。孰从而全之。经曰。谓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属也者其枢要之所存乎。斯旨也。王太仆知之。故曰。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曰。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吁。混乎千言万语之间。殆犹和璧之在璞也 。其宝久湮岂过焉者石之而弗凿乎。余僭得而推衍之。夫偏寒偏热之病。其免者固千百之一
二。而积热沉寒。亦恐未至于数见也。然而数见者。得非粗工不知求属之道。不能防微杜渐 。遂致滋蔓难图。以成之欤。夫寒之而热者。徒知以寒治热。而不知热之不衰者。由乎真水 之不足也。热之而寒者。徒知以热治寒。而不知寒之不衰者。由乎真火之不足也。 不知真水火不足。泠以寒热药治之。非惟脏腑习熟药反见化于其病。而有者弗
去无者弗至矣。故取之阴。所以益肾水之不足。而使其制夫心火之有余。取之阳。所以 益
心火之不足。而使其胜夫肾水之有余也。其指水火也。属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者。言 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原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 是也。非谓火为心。而原为肝。水为肾。而主为肺也。寒亦益心。热亦强肾。此太仆达至理 于规矩准绳之外。而非迂士曲生之可以 及矣。彼迂士曲生不明真
水火于寒热之病。有必制必胜之道。但谓药未胜病。久远期之。是以恪守
方药。愈投愈盛。卒至殒灭。而莫之悟。呜呼。悲夫。余见积热沉寒之治。每蹈于覆辙也 。因表而出之以劝。
<目录>
<篇名>泻南方补北方论
属性:难经七十五篇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
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 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 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 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