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5-07-10

试论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摘要为了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动力,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的重要发展思路,“供给侧”改革会作为我国未来日子里经济改革的主体方向。在本文中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实处入手,对“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方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提高生产力的过程,还是对经济关系调整的过程”。因此,“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发展生产力以及调整经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意义实现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和实施背景

(一)内涵

经济学研究中供给和需求是两种重要的工具,与这两种工具相比,供给侧和需求侧具有更丰富的内容。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概念更宏观一些,其中包含经济供给的诸多领域,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对需求进行适度的拉低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的压力,对经济供给结构能进行加强改革,改革国有企业和培养新兴经济能够提高全要素的经济贡献,还可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增长。

(二)实施背景

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也能在经济方面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变缓,以消费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减弱,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就是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城镇居民相较过去来讲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马斯洛的层次理论指出:“居民的消费方向已经从根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的方向,向价值实现方向不断地进行改变,将伴随需求的不断增加,出现新的消费形式”。目前,我国国内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出现了一种消费外溢的情况,流失了的消费能力会降低消费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同时,我国国内的供给和需求保持着一种不平衡的趋势,供给形式不足和供给能力的结构性过剩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这种不平衡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会对经济增长的质量造成影响。

二、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一)缓解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压力

2008年,我国就开始实施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平稳地度过了全球经济危机,在经济上也有了一个良好的上升速度。而如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求发生改变,导致供求的矛盾日益显著,消费已经不能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教育、房产、奢侈品等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消费逐渐划分层次,如我国现阶段的房产市场火热,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完全地展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经济状况,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在供给方面进行改革,去除掉那些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对生产要素进行全要素的提高,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下的供需矛盾,还能够有效地缓解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压力。

(二)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调整供需矛盾

自从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稳步的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状态,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不断地发生改变,出现新的消费理念。与传统的消费理念相比,供给能力依旧没有多大的起色,国外的商品代购、消费等吸引了大批量的群众,造成了消费能力外流。因此,“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主要在于培育新行业、新技术、新产能和新业态等,在供应链的上游寻找到出路,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从根本解决供需的矛盾。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条件

试论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实现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